第25章 三厂一卫?早就烂透了!(2/2)
“陛下不是有三厂一卫吗?”曹文诏一愣.
“三厂一卫?”
朱由检不置可否。
崇祯朝的锦衣卫,可不是洪武朝的锦衣卫。
如今的东厂,也不是永乐年的东厂。
现在的西厂,也不是成化年的西厂。
内行厂在正德年就被撤销了,当然,一同撤销的还有西厂。
也就是说,所谓的三厂一卫,其实只剩下了一厂一卫。
且,东厂名存实亡,锦衣卫也被渗透成了筛子。
锦衣卫选拔虽然还是按照良家子、勋贵世袭来选。
表面上看,他们似乎与文官没有什么关系,但他们的女儿,或者儿子,却与文官联姻。
这就是最简单的渗透。
朱由检早就看明白了一切,所以对锦衣卫根本不感冒。
至于东厂?太监不容易被收买渗透?
确实,太监是依附皇权的存在,没有皇帝就没有太监。
但太监又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人家也有家人。
有的甚至在进宫前还有儿子。
总之,只要想拉拢收买,有的是方法。
所以说,现在的锦衣卫与东厂,就是一坨屎。
你非要说哪个更香一点,啧……那就只有太监勉强可用了。
这就是朱由检为什么用太监去监军。
没办法,自从清军劫掠开始,他就对那棒子文官彻底失望,一个个嘴上夸夸其谈,但真出了事的时候,一个个的就互相推诿,举朝束手无策。
然后,朱由检就定下论调‘士大夫负国家’,打着恢复‘成祖旧制’的名头,重新启用宦官。
后世人都说,崇祯是重用东林党那帮腐儒,导致东林党肆无忌惮只知内斗,然后亡了国。
但实际上恰恰相反,从崇祯二年开始,朱由检对东林党就失望了。
但他也知道东林党绝非一日就可以禁绝的,所以,他启用的温体仁、薛国观、杨嗣昌等,都不是东林党派系。
不仅如此,他还提高举人的地位,不管是文举人还是武举人,他都重用。
大明两百六十年,以举人身份做到巡抚以上的高官不多,海瑞就是其中一个。
而在崇祯朝,有十多人都被朱由检破格提拔加以重用,比如:邱民仰、何腾蛟、张亮、刘可训、宋一鹤、刘应遇、孙元化、徐起元、陈新甲。
你能说这些人都是废物吗?
很明显不是。
比起水太凉,头皮痒来说,他们大多都算有气节的了。
只不过,朱由检终究犯了些识人不明的错误。
人你可以重用,但也要看他们能力。
就像这陈新甲,卷面分一百,可实操为零,让这种人当兵部尚书,不是亡国是什么?
都说赵括纸上谈兵,但明末纸上谈兵的还少么?
打仗真的不是看数字。
真要是看数字,李世民还能三千破十万?
真要是比数字大小就能分胜负,那历史上也不会存在以少胜多的战役了,当年朱元璋看到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直接投降算求,哪还有二百六十年的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