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民国种田开始科技兴国 > 第398章 布局尖山铸工业新脊,试验电力蓄城市动能

第398章 布局尖山铸工业新脊,试验电力蓄城市动能(1/2)

目录

午后阳光正好,林砚书房的门便被轻声叩响。

“进。”正忙着整理橡胶草提取橡胶方案的林砚,揉了揉眉心。

进来的是秘书处的勤务人员张然,神色恭敬地捧着一份厚实的卷宗:

“砚哥儿,秘书处根据您之前的指示,初步筛选出的第二钢铁厂备选方案已经整理完毕,请您过目。”

林砚精神微微一振。

枯树林基地虽已全负荷生产,但其产能和位置更多服务于晋东南乃至未来的中原市场。

在山西核心区域——太原周边,建立第二个现代化钢铁基地,已被他提上日程。

“放下吧。”他示意道。

张然将卷宗轻轻放在书桌一角,便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林砚打开卷宗,里面是秘书处汇总的数個备选方案,每个方案都附有简单的地图、资源报告、交通评估和初步的成本效益分析。

显然,秘书处下了功夫,但最终的决策仍需他来拍板。

他的目光快速扫过:

方案一:靠近正太铁路榆次站。优势是交通极其便利,便于原料输入和成品输出。劣势是离主要铁矿、煤矿区较远,运输成本高,且地处要冲,不利于战备隐蔽。

方案二:长治盆地北部,毗邻枯树林基地。优势是可与现有基地形成集群效应,共享部分基础设施和技术人才。劣势是资源腹地重叠,且离太原核心消费市场仍有一定距离。

方案三:大同口泉地区。优势是靠近大同丰富煤炭资源,未来可发展煤化工联动。劣势是铁矿资源相对匮乏,需长途运输,且位置偏北,对辐射中南部不利。

方案四:太原西山矿区。优势是靠近太原,市场近便。劣势是矿区经过多年开采,浅层资源枯竭,深层开采成本高,环境负担大,发展空间受限。

方案五:娄烦县尖山地区。

林砚的目光在第五个方案上停留下来。

地图显示,尖山位于太原市西北方向约115公里处的娄烦县境内。

报告附有地质勘探队的初步数据:探明中型铁矿一座,平均品位(含铁量)约45%,储量约3000万吨,伴生有钒钛磁铁矿,具综合回收价值。

周边山区有石灰石、白云石等冶金辅料矿点。

水源方面,汾河支流涧河穿境而过,水量相对充沛。

交通方面,目前仅有简陋驿道,但报告备注:“正有规划修建太原经古交至娄烦之军用公路,未来或可延伸至静乐、岚县,连通晋西北。”这意味着未来的交通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

更重要的是,其位置处于太原西北腹地,相对隐蔽,利于战略安全。

“尖山……”林砚的手指在这個地点上敲了敲,眼中闪过计算的光芒。

年产五万吨的规模,3000万吨的储量足以支撑数十年。

45%的品位在这个时代已算不错,伴生的钒钛更是宝贝。

虽然眼下交通是短板,但那条规划中的军用公路或许可以借此推动一下,让其更快变成现实。

离太原距离适中,既不过于靠近暴露,又能得到核心区的辐射和支援。

相比之下,其他几个方案的优缺点都显得不如这个均衡。

榆次太暴露,长治已有基地,大同太偏且缺铁,西山则潜力耗尽。

“就是这里了。”林砚几乎瞬间就做出了决定。

他拿起钢笔,在方案五的扉页上,清晰地批注:“可选定娄烦尖山厂址。原则同意该方案。”

但他并未停下,继续在后面补充写道:

“执行要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