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大舅要不你来当县长吧!(1/2)
民国三年,五月五,夜,晋城苏府。
晚风带着初夏的暖意,穿过回廊,拂动着书房窗帘。
书房内,煤油灯的光晕将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投在墙壁上。
苏伯钧揉着眉心,脸上带着连日操劳的疲惫,但眼神依旧专注地看着摊在书案上的晋城县域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村镇、河流、以及大片待开垦的荒地区域。
他对面,林砚穿着一身细棉布的小褂,双脚还够不着地,悬在黄花梨太师椅边轻轻晃着。
“大舅,”林砚放下陶杯,声音清脆,打破了书房内的宁静,“晋城现下能划拉出来的地,统共有多少亩了?我是说,算上熟地、荒地、还有那些原本收成不行、等着灌渠通了就能活过来的地。”
苏伯钧抬起头,叹了口气:“砚儿,你问这个做甚?这些日子,大舅我跑断了腿,联合了几家测绘所,总算大致清了底。晋城全县,刨去山林、河滩、城镇,能种粮食的地,满打满算,大约五百万亩出头。其中,眼下就能用上、或者稍加整治就能用的,约莫三百七八十万亩。剩下的,多是靠天吃饭的旱塬薄地,就指着咱们筹划的那几条主干渠和水库了。”
他手指点着地图,语气沉重:“五百万亩啊,听起来是不少。可去年大旱,你也知道,平均亩产不到四十斤!就算全按普通优麦算,一亩地刨去粮种、佃租、税赋,农户手里还能剩多少?艰难啊……”
林砚黑亮的眼珠转了转,跳下椅子,走到地图前,小手也学着苏伯钧的样子在上面比划:
“大舅,地多不怕,地薄也不怕。怕的是没好种子,没好水。水,咱们已经在弄了。这种子嘛,”他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去年,咱们用林耐一号,只在丰泰公司那四万一千八百亩契约地里小试牛刀,就震动了整个晋南。今年,长治那边新出了林耐二号可是大丰收了!”
苏伯钧眼睛一亮:“哦?收成如何?”。
林砚伸出两根手指,又觉得不对,干脆说道:“爹来信说,平均亩产能达到二百二十一斤!总收成有七亿斤!已分选出良级麦种两亿五千万斤。将向全省供应。”
“二百二十一?!七亿斤?!”苏伯钧倒吸一口凉气,差点碰翻了手边的茶碗。
“是啊,这是去年普通种子的收成,今年种子分选后进行第一次迭代,明年亩产最低能达到二百八十斤。虽然磨出来的面粉比不上晋雪,但也是国内最好的品质。
今年的种子更多了,我们的底气就更足了。
大舅,您说,要是咱们晋城这五百万亩地,哪怕先期只弄个两百万亩,都能换上这林耐二号,等到秋收,那会是何等光景?”
苏伯钧呼吸都急促起来,眼中爆发出炽热的光芒:“那晋城就将成为第二个长治!亩产翻两倍甚至三倍!粮食满仓,百姓安居……”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金色麦浪淹没晋城大地的景象。
但随即,他眉头又锁了起来:“可是砚儿,这种子价格不菲吧?去年丰泰那是一比十换种,还签了对赌协议。今年若要推广至百万亩级别,这本金农户们也吃不下啊。而且农户未必都敢冒这个险。”
“所以,得换个法子。”林砚显然早有谋划,“去年是初试,要立招牌,条件优厚但也谨慎。今年既然种子多了,成效也看见了,就可以更大胆些。我的意思是,由县府牵头,或者由即将成立的新农会出面,直接向领航者公司换种!”
“怎么换?”苏伯钧身体前倾。
“比例可以更优惠些!”林砚语出惊人,“去年一比十,今年,咱们晋城可以按一比八的比例换购!”
“一比八?”苏伯钧迅速心算,“也就是说,农户每亩地,只需交给县府(或新农会)88斤普通麦,就能换到11斤林耐二号新种?”
“对!”林砚肯定道,“这比去年丰泰的条件还要好!农户更容易接受。领航者公司那边,我去跟爹说。种子多了,成本摊薄些,让利给晋城乡亲,也是应当的。”
苏伯钧听得心潮澎湃,但旋即苦笑:“砚儿,此议甚好!然大舅我如今只是一县佐,虽分管农桑水利,可如此大规模的换种推广,涉及钱粮调度、组织协调、政令畅通,非县府全力推动不可!现任李县长唉,守成有余,开拓不足,此等大事,他未必肯下决心,也未必能协调周全啊。”言语中透着一丝无力感。
空有良策,却无相应的权位推行,这是最让人憋闷的。
林砚静静地看着大舅,看着他眼中有光,却因现实桎梏而流露出的无奈。
忽然,他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从随身带着的一个小布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卷筒。
那卷筒用上好的宣纸裹着,两端封着火漆,火漆上的印记,苏伯钧隔着桌子看去,心头猛地一跳——那似乎是省府的印!
“大舅,”林砚双手捧着那卷筒,递到苏伯钧面前,声音依旧清脆,却带着一种奇异的重量,“您看看这个。”
苏伯钧强压着心中的惊疑,接过卷筒,手指有些发颤地剥开火漆,展开宣纸。
煤油灯下,洁白的公文纸上,一行行遒劲的毛笔字和那鲜红夺目的官印清晰地映入眼帘:
【山西省政府任命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