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民国种田开始科技兴国 > 第258章 水!水来了!

第258章 水!水来了!(2/2)

目录

赵德茂的心脏不受控制地狂跳,一股寒意夹杂着难以言喻的兴奋直冲头顶。

他猛地转头看向身旁同样面色凝重的绸缎庄老板,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看见了吗?那是什么?

那是两万颗人心!

两万个死心塌地的工人!

背后是十万亩水浇地!

还有…那!”

他抬手指向远处山脚下,林家村方向更远处那片蒸腾着热气、烟囱林立、规模比四个前前又足足扩大了一倍的庞大工业区轮廓,机器低沉的轰鸣即便隔着这么远也隐约可闻。

“织布厂、染厂、五金厂、水泥窑、机械厂,还有晋城那边刚签了德国人合约的钢铁基地!

这才是林永年真正的底气!

什么以工代赈?

这是聚沙成塔,点石成金!

用灾民的命和汗,铸就他林家的不世基业!”

赵德茂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无比锐利,“跟着他!必须跟着他!这长治潞城的天,要彻底变了!晚一步,连汤都喝不上!”

旁边几个商人闻言,脸色变幻,看向林永年背影的目光,已从最初的审视、客套,彻底变成了敬畏与急切的攀附。

几位须发皆白的老乡绅,拄着拐杖的手微微发抖。

他们历经数朝,自诩见惯了世面风云,可眼前景象,彻底颠覆了认知。

那个叫王有田的老农,佝偻着背,颤抖着手,硬是在契约上歪歪扭扭写下自己名字的场景,如同烙印般刻在他们脑海里。

那不是简单的签字画押,那是蝼蚁向苍天宣告我存在的惊雷!

还有那抱着孩子、泪水和墨水混在一起写下刘翠花三个字的妇人,那眼神凶狠如狼、只为一句管饱饭的少年石头。

这些人,这些曾经在他们眼中如同草芥、尘埃般的存在,此刻穿着统一的工装,挂着闪亮的工牌,挺直了腰杆,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光亮和尊严!

“民心,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啊!”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举人喃喃自语,声音带着无尽的感慨,“化流民为劲旅,变荒山为粮仓,引天泉沃瘠土,此等手段,已近圣贤修齐治平之功!

林县长,林氏一门,所图非小,然其所行,堂堂正正,沛然莫御!

这长治潞城,乃至三晋之地,有此人在,何愁灾荒不靖?

何愁民生不兴?”

他浑浊的老眼望向林永年,那目光已非平视,而是带上了一种近乎仰望的叹服。

来自省城和邻县的记者们则彻底陷入了狂热。

镁光灯早已耗尽,速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惊叹号和描述性的词汇。

他们围住工业区派来的技术讲解员,七嘴八舌:

“请问这陶管引水工艺,埋深多少?如何保证接口密封和承压?”

“十万亩梯田的开垦标准是什么?如何保证水土不流失?”

“领航者公司的正式员工待遇细则能否公布?包括薪酬、口粮配给、医疗保障和子女入学!”

“少年团!对,少年团!”一个眼尖的记者指着远处梯田边缘巡逻的一队身影。

那些少年,不过十五六岁年纪,穿着剪裁合体、质地精良的草绿色制服,不同于工装的粗厚,更显挺拔利落。

他们肩挎崭新的统一制式步枪,腰佩短匕,步伐沉稳,眼神锐利如鹰,在复杂的新垦梯田地形上穿梭巡视,行动间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干练与肃杀之气。

与五个月前灾民初到时维持秩序的少年团相比,此刻的少年团,已然脱胎换骨,成为一支令行禁止、初具锋芒的准军事力量!

“请问少年团的编制、训练方式和隶属?他们似乎不仅仅是维持治安?”

讲解员面带自豪,回答却滴水不漏:

“少年团隶属领航者公司安全部,主要负责工业区、垦区及林家村辖区的安保巡逻。成员皆为我公司员工子弟及优秀少年学员,接受过基础军事训练和文化教育,忠诚可靠,是保卫我们共同劳动成果的重要力量。”

成员皆为我公司员工子弟及优秀少年学员,接受过基础军事训练和文化教育,忠诚可靠,是保卫我们共同劳动成果的重要力量。”

记者们飞快记录,心中已勾勒出无数吸引眼球的标题:《少年铁卫守护新家园》、《从流民到劲旅,潞城奇迹的武装基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