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良种推广计划(2/2)
“永年,你确定没算错?!”
这声质问,并非怀疑林永年的能力。
而是这个数字实在太过惊人!
阎长官主政山西多年,对农事并非外行。
晋南之地,风调雨顺之年,上好的水浇地,亩产小麦能有一百七八十斤已属不易。
今年大旱,长治周边赤地千里,许多地方颗粒无收,饿殍遍野!
林家村虽有“神佑”般的新水源支撑,免于旱魃之祸。
但亩产竟能达到二百六十五斤?!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奇迹!
这比前几日他看到那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时预估的,还要高出太多!
“千真万确,长官!”
林永年斩钉截铁地回答,脸上因激动而泛红。
“所有麦捆都已脱粒入仓。”
“称重核算了不止一遍!”
“扣除水分和少量杂质,净重平均每亩二百六十五斤,只多不少!”
“这还只是保守估计!”
阎长官捏着报表的手指微微用力,纸张边缘都起了褶皱。
他眼中精光连闪,震惊之后是巨大的狂喜,随即又转化为深沉的思索。
粮食!
在这个乱世,粮食就是命脉!
是军队的根基,是民心的基石!
林家村这三千亩地,意味着近八十万斤的粮食!
这不仅解决了林家村自身和工业区的口粮问题,更是一笔巨大的战略储备!
他霍然起身,在书房内踱了两步。
猛地转身,目光灼灼地盯着林永年:
“永年!”
“如此丰产,是天佑我晋南,更是你林家村之功!”
“这粮食…你作何打算?”
“是存是售?如何分配?”
这才是核心问题!
如此巨量的粮食,如何处理,牵动着无数目光和利益。
林永年显然早有腹稿。
他挺直腰板,眼神明亮,声音沉稳有力:“回长官!”
“粮食关乎根本,永年不敢擅专,正要请示长官!”
“属下斗胆,想以此为契机,做一件大事!”
“哦?大事?”
阎长官浓眉一挑,来了兴趣。
“说来听听!”
“长官容禀!”
林永年语气带着一种开拓者的热忱。
“这高产之根本,在于良种!”
“我林家村历经数代选育,方才得此良种!”
他顿了顿。
抛出了酝酿已久的计划:
“属下欲以‘领航者公司’之名,下设领航农牧!”
“第一步,就借此次晋城府为赈济灾民、恢复生产而组织的‘以工代赈’工程——开荒、兴修水利(尤其是水库)——作为契机!”
林永年继续道:
“我们领航农牧将提供林家村精选的良种。”
“优先供应给参与这些‘以工代赈’工程的农户!”
“让他们在新开垦的、或有水库保障灌溉的土地上,种下我们的高产麦种!”
“同时,公司会派出有经验的农人,指导他们新式耕作之法。”
“如何利用好新水源。”
“如何施肥保墒!”
他的声音愈发激昂:
“此乃一举三得!”
“其一,帮助灾民恢复生产,活命有望!”
“其二,以工代赈的工程,开垦的是荒地,修建的是水利,本身就是在为未来的稳产高产打基础!”
“配上良种,事半功倍!”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让晋城百姓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我们林家村良种的威力!”
“只要今秋收成显著高于周边,这良种的口碑和需求,将不胫而走!”
“待晋城一地试点成功,打出名声,积累了经验。”
林永年的目光仿佛已经看到了更远的未来。
“‘领航农牧’便可逐步将良种和新法耕作推广至全晋城府!”
“最终或许能惠及整个晋南!”
他最后郑重道:
“余粮之利,将优先投入良种繁育、农技推广及‘领航农牧’的运转。”
“所得,非为林家一己之私。”
“实为在长官治下,扎稳粮根,厚植民本,以图长远!”
书房内一片寂静。
阎长官定定地看着林永年,眼中翻涌着复杂难明的情绪。
有对这份计划的激赏,有对林家村隐藏能量的再次震惊,更有一种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振奋!
这林永年,目光何其长远!
他不仅仅是在卖粮,更是在布局一盘大棋!
利用天灾后的重建契机,借助官府的赈灾工程。
巧妙地将他林家村的良种作为核心资源渗透进去。
既解了官府赈灾的燃眉之急,赢得了民心(尤其是灾民),又为自己未来的农牧公司铺平了道路。
占据了未来晋南粮食生产的源头高地!
更关键的是,这计划与苏伯钧在晋城的职责完美契合。
这已不仅仅是商业行为。
而是将农业、赈灾、水利、商业乃至未来地方粮食安全战略都巧妙编织在一起的宏大布局!
其心志,其手腕,绝非寻常商人可比!
“好一个领航农牧!”
“好一个‘一举三得’!”
阎长官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
“此事,本座准了!”
“你放手去做!”
“晋城府那边,本座会让人给苏县佐去信,全力配合你的‘良种推广’!”
“所需粮种,从余粮中优先拨付!”
“记住,此事关乎民生根本,务必办好!”
“要让参与以工代赈的灾民,今秋都能吃上饱饭!”
“谢长官信任!”
林永年躬身行礼。
心中大石落地,更涌起一股开创事业的豪情。
阎长官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份报表上。
指尖划过那惊人的数字,心中波澜起伏。
林家村,这个小小的村庄,带给他的震撼实在太多了。
从固若金汤的防御。
到潜力无限的军工小作坊。
再到这石破天惊的粮食高产。
和眼前这份宏大而务实的“种子计划”…
这背后,真的只是林永年一人的手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