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阻力重重(1/2)
京城,奉天门早朝。
“启奏陛下,臣有本上奏!”
尽管迎着朱棣像是要杀人的目光,可是户部尚书夏元吉,仍然浑然不惧的出班,站在皇帝面前施礼道。
不用他开口,朱棣就知道他要说什么,毕竟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天,夏元吉代表文官提意见了。
总结下来就一句话——
这北征,能不能缓缓?
当然,缓征不是说不征,而是科学的征,谨慎的征,最好能摸着兜里的钱粮征。
“陛下,按照本次北征鞑靼所需的五十万大军来计算,仅军费一项就超了百万。”
“已经相当于大明一年收入的七成……这还没算军粮的部分。”
“而且后勤方面征夫和其他人员的花费,也没有计算在内,恐怕保守估计也要十万人往上。”
“加上这些人所需的钱粮,恐怕国库一年的收入都不一定够。”
“臣请陛下三思,最好能够暂缓移驾北征女儿国……”
虽然明知道朱棣不爱听,但夏元吉非说不可,因为在朱棣宣布御驾亲征的那次朝会后,文臣们才憋屈的发现,被皇帝算计了。
当时朱棣说的大家热血沸腾,又拿淇国公丘福等人开刀,吓住了文臣们,硬生生定下了北伐的基调。
然而,事后文臣们拿出算盘一拨,不由得大惊失色!
“这哪里是打仗,分明是把大明的国运梭哈了!”
先不说这场仗打的赢打不赢,为了北方的袭扰,将洪武爷加上建文帝在位时候的家底都搭上,还要永乐朝填补一年以上的赋税。
仅仅是为了给鞑靼人点厉害?
在许多老臣眼里,朱棣已经把“败家”两个字刻在脑门上了。
况且,即使打赢了又如何呢?
没了鞑靼有瓦剌,没了瓦剌还有其他汗国,只要蒙古人一天没被杀尽,总会有野心家冒出来,充当大明的潜在敌人。
外患,是杀不完的。
没看到即使如大唐一样的强大帝国,仍然需要拉拢吐蕃这样的异族。
难道唐代的天子不想将敌人全部消灭,换来永世安康码?
非不想,实不能也。
况且蒙古的情况还不像交趾,人家可是实实在在统一过四海的,最远都打到西边,建立了金帐汗国了,实力无需多言。
这样一想,文臣们更觉得朱棣不仅仅是为了打出个长治久安,而只是单纯的为了过一过打仗的瘾头了。
各种猜测,在文官圈子里悄悄传播,并很快达成了共识。
从那以后,大部分文官早朝的时候,连看向朱棣的目光中,都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作为筹集钱粮压力最大的直属部门,户部尚书夏元吉实在忍不住了,这才冒着朱棣勃然大怒的风险,一连三天上奏劝阻。
不过,朱棣也非等闲,他早已预料到事情在落实的时候,会收到更多的阻力,早就想好了说辞,夏元吉还没说完,他就拿出准备好的话应付道:
“爱卿此言差矣。”
“此次出征,不是朕不体恤诸位,也不是朕不关怀百姓,实在是不得不打。”
“你想想,今天那鞑靼人敢明目张胆的杀掉我大明特使,明日就敢纠结大兵犯我北境。”
“若是一味退让,恐怕用不了三年两载,鞑靼人可就打到北京城来了!”
“而且很有可能,到时候鞑靼和瓦剌联手,兵临城下,到时候北元重生也非不可能。”
“朕问一下在场的诸位,到时候你们是能用钱粮贿赂走敌人,还是用银子,铜钱砸死敌军啊?”
朱棣表情严肃,眼神戏谑,看向夏元吉,接着又将目光在文臣们身上扫视一遍,看的众人纷纷低头不语。
“钱粮不拿来强∪,怕是这些好东西,早晚都是给人家准备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