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长安毒计,鸿门宴设(2/2)
众人纷纷起身称赞东陵博考虑周全,正厅内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顾北被围杀的场景,仿佛四大家族即将重新掌控长安的局势,甚至能想象到日后在朝堂上呼风唤雨的模样,脸上的焦虑被得意取代。
然而,他们都没有注意到,在正厅门外的偏僻角落,一个身穿灰衣的仆人正垂着头,手中捧着空茶盘,看似在等候差遣,实则将厅内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
待众人笑声渐起,他悄悄退后几步,转身快步离开,脚步轻得像一片落叶,很快便走出东陵府大门,消失在沉沉夜色之中。
这个仆人,正是苏瑾早在三年前便安插在长安的细作,平日里负责端茶送水,无人会对他多加留意。
细作一路疾行,避开街上的巡夜士兵,七拐八绕来到一处隐蔽的宅院。
这宅院位于长安城南的贫民区,院墙低矮,门口挂着破旧的灯笼,看起来与周围的民居并无二致。
他推开门,屋内只有一盏油灯亮着,一个身穿青色长衫的男子正坐在桌前等候。
细作快步上前,从怀中掏出三张纸。
一张是他凭记忆默写的东陵博等人的密谋内容,一张是偷偷截获的、东陵博写给漠北残部的密信,还有一张是标注着私兵埋伏位置的简易地图,一并交给了青衣男子。
青衣男子是联络人,他接过纸张,仔细核对一遍,不敢耽搁,迅速将这些东西折好,装进一个特制的木盒。
这木盒夹层里涂了防水的蜡,即便遇雨也不会损坏。
随后,他叫醒院中的快马信使,将木盒交给对方,低声嘱咐道:
“以最快的速度送往西疆都护府,亲手交给苏瑾大人,路上切记谨慎,不可暴露行踪。”
信使点头应下,将木盒绑在腰间,翻身上马,马蹄声在夜色中响起,很快便消失在街道尽头。
几日后,西疆都护府。
顾北正坐在书房内,查看刘三送来的兵器工坊进度报表。
报表上详细记录着本月打造的长枪、弓箭数量,还有几门新铸的火炮试射结果,他手指在报表上轻轻划过,时不时在关键处做下标记。
窗外阳光正好,透过窗棂洒在他身上,将他铠甲上的寒光柔化了几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苏瑾快步走了进来,手中捧着一个木盒,神色凝重,连呼吸都带着几分急促:
“王爷,长安传来急报,是细作送来的密信,事关重大。”
顾北放下手中的报表,抬眸看向苏瑾,从他的神色中察觉到事情不简单,便伸手接过木盒。
他打开盒盖,将里面的密信、地图一一取出,仔细阅读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脸上的表情渐渐变得冰冷,原本温和的目光也染上了杀意,手指攥着密信,指节微微泛白。
“四大家族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啊。”
顾北看完密信,将其扔在案上,冷笑一声,声音里满是嘲讽。
“他们以为用一个太宰之位就能诱骗本王回长安,还想联合漠北残部内外夹击,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只可惜,他们太小看本王的心智,也太小看我们在长安布下的眼线了。”
苏瑾站在一旁,沉声道:
“王爷,东陵博等人已调遣五万私兵埋伏在长安城外,漠北残部那边也极有可能会出兵响应。”
“虽然我们截获了密信,但仍不能掉以轻心,毕竟长安是他们的地盘,势力盘根错节。”
顾北眼中寒光闪烁,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西疆的大好河山。
不远处是连绵的雪山,近处是绿油油的草原,牧民的歌声隐约传来,一派安宁祥和。
他沉默片刻,沉声道:
“既然他们想设鸿门宴,那本王就陪他们好好玩玩。”
“正好,西疆已经稳固,西域诸国也已臣服,本王也该回长安,为那些在沙陀之乱中死去的三万忠魂讨回公道了!”
他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苏瑾,语气不容置疑:
“传本王令,即刻召集所有将领到中军大帐议事,商议回师长安之事。”
“另外,让信使回信给长安的细作,让他们继续监视四大家族的动向,无论大小消息,都要随时禀报,不可遗漏分毫。”
“是,王爷!”
苏瑾领命,躬身行礼后,转身快步离去,脚步急促却不慌乱。
顾北重新走到案前,拿起那张标注着埋伏位置的地图,指尖在灞桥处停顿。
他看着案上的密信和地图,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声音低沉而有力:
“东陵博、秦显、赵承业、谢文渊……你们就等着在长安城外,为三万忠魂祭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