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能够救命的隐秘(1/2)
卖了琥珀?这、这不好吧?”
王家二太太有些迟疑。
她倒不是舍不得一个通房,而是觉得,琥珀是二房的奴婢,就算要卖,也该因为二房。
卖了琥珀的钱,也该归二房所有。
可现在,看婆母这架势,她分明就是想越过二太太,直接将二房的奴婢处置了。
不用想也知道,卖琥珀的钱,王母会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哦不,王母估计也存不住,王娇和李氏还等着钱去买药呢。
二太太想到这些,便很是不甘心:
凭什么?
凭什么大房的女儿、儿媳妇惹了祸,受了伤,需要花钱了,就来卖他们二房的人?
过去大老爷是侯爷,在家里一言九鼎。
婆母偏心大房,二房等其他房头的人也都能理解。
如今呢,大老爷坏了事,弄丢了祖宗传下来的爵位,还害得全家都被流放。
婆母却还偏心大房。
流放路上,那般艰辛,婆母都护着王娇这个蠢货。
婆母为了她自己,以及王娇、王庸等大房的人,更是接连卖了好几个侍妾。
那些,可都二房、三房的私产啊。
他们凭什么抢夺?
二太太全然忘了,武昌侯府还在的时候,他们一个个赖在侯府,无论如何都不愿分家。
而他们所谓的“私产”,也就是一众侍妾,基本上都是王母赏赐,或者用公中的银子采买的。
他们自己,没有掏一文钱。
或许,二太太没有忘,她就是不想承认。
王家败落了,他们三房人,二三十口挤在一个小破院子里。
院子小,人多,硬凑在一起就会生出许多事端。
大房因着有个柳无恙,竟给王庸弄了个小吏的差使。
还有王之礼、王之义两兄弟,卫国公府的护卫离开边城前,特意动用了世子赵昶的手札,给他们两人谋了个差使。
王之礼去了边城的县衙,当了个不入品级的文书。
王之义则入了折家军,从最底层的大头兵开始做起。
虽然都不是什么好差使,但好歹是个正当营生,每个月都有一二两银子的俸禄。
若是好好干,好有可能晋升。
若是干得更好些,立了功,还能有机会摆脱流人的身份,成为自由民。
同样都是被流放的罪人,大房却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二房、三房的男丁们则一个个只能去服苦役。
每日里,不是修城墙,就是垦荒,累个半死,也只能混个口粮,连点儿工钱都拿不到。
干活的时候,还不能有所懈怠,一旦被监工发现偷懒,一鞭子就会抽过来。
大家就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大房与二房、三房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庸父子三个光鲜亮丽地去当差,二房、三房的男丁们却破衣烂衫,甚至还会挨饿、受伤。
不说受苦受难的男人们了,就是他们的女眷们也都看不过眼。
这两日,二老爷就跟二太太商量:“想办法弄些钱,打通一下关系,好歹让我弄个正经的差使!”
再让他去修城墙,他要么累死,要么被打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