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读《活着》,于洋的观后感(2/2)
文笔还行,就是简单的白描,画面感不错。
可随着进度拉长,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这本书的字数不多,看完也就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
作家看书的速度都很快。
没一会儿,整个故事看完了。
这是一个……建国前后的故事。
本以为,这样的故事真就是楚涵为了可以和刘继舟k,写出来的传统向故事,为了能够有一些教育意义。
但看完之后,初期没觉得什么。
越思考……越觉得后劲大。
而且,越来越大。
那个年代,他没有经历过,但巧合的是他的爷爷奶奶和父母都经历过。
随着共情逐渐地显现,于洋皱了皱眉,眼泪刷的一下就流了出来。
随后,他翻开了这本书。
从第一页,开始更加认真,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
又读了一遍,眼泪再次不争气地流了出来。
他想起了他的爷爷。
小时候,他听过他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
老一辈子很苦,也很惨。
能活着,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
这本书,成功地把于洋彻底的带入了曾经爷爷的视角。
书中的一幕幕,像是回马灯一样,在于洋的脑海中闪现着。
他突然急切地抓起一只钢笔,拿起一张信纸。
随后,第一行写下三个字。
【推荐语:
“我叫富贵,我有一头牛,它也叫富贵。
我这辈子,送走了很多人。
爹是被我气死的,那会儿我败光了祖产,成了穷光蛋,他从粪缸上摔下来,就这么没了。
娘是病死的,我没钱给她抓药。那时我正被拉壮丁,在战场上捡了条命回来,娘已经埋了。
家珍不容易,她是好女人。跟了我这败家子,没过几天好日子。先是得了软骨病,拖着,后来凤霞没了,她心气儿也散了,熬了几年,也走了。
说起凤霞,我闺女,多好的孩子。小时候发烧,成了哑巴。好不容易嫁了个好女婿二喜,生孩子那天大出血,没了。孩子保住了,叫苦根。
二喜能干,疼苦根。可在工地,两块水泥板掉下来……人就那么压扁了。
剩下苦根,我的小外孙。命苦,随了我们。七岁那年,发烧,家里太穷,没什么吃的。煮了一锅豆子,孩子饿狠了,吃得急……撑死了。
就剩我了,老不死的福贵。
后来在集上,碰到一头老牛,快被宰了。我看着它眼睛,湿漉漉的,可怜。花光了仅有的钱,买下了它。
现在,我叫它福贵。它也老了,走不动了,跟我一样。我扶着犁,它在前面慢慢走。有时我跟它说话,说说有庆、说说凤霞、说说家珍……说说过去的事儿。它低着头,像是听见了。
太阳底下,我俩的影子拉得老长。活着,也就是这样了,喘着气,牵着头老牛,一天天往下走。”
主角富贵,本身并不是多么强大的角色以及并不高尚的品德。
但经历了这么多次的磨难,这么多次的悲痛。
就好像是在人间收集死亡一样的存在。
苦的似乎该死的人是他。
但他偏偏勇敢地活着……同时,对于那个年代,那一年代的人,都是如此。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的爷爷,也让我泪流满面……潇潇作家实力很强,极力推荐这本书,《活着》!】
娟秀的钢笔字跃然纸上,没有一点错误,非常连贯,一气呵成地把推荐语写完。
发了个照片,又把活着这本书的扉页拍了一下。
于洋叹了口气,两只手一直在迟疑。
但最终,他选择了把这两张照片,发到了自己的微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