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 第163章 阁内议策难统一,帝问图事显决绝

第163章 阁内议策难统一,帝问图事显决绝(1/2)

目录

李东阳拖着沉重的脚步迈进内阁值房。

鞋跟蹭着青砖地面,发出“沙沙”的轻响。

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虚得发慌。

门轴“吱呀”转动的声音刚落。

几个等候的阁老就像饿狼扑食似的围上来。

眼神急切得能吃人,连呼吸都带着焦灼。

“宾之兄!快说说,陛下怎么说?”

次辅杨一清率先伸手拽住他的袖子,语气里满是担忧,指节都泛了白。

“刘尚书那边有眉目吗?航海图到底在不在?”

他虽不赞同刘大夏的迂腐,却也不想看到文官集团被皇帝彻底压得抬不起头。

那样朝堂的平衡就彻底破了。

李东阳被拽得一个?咧趄,好不容易站稳。

他走到案前坐下,端起桌上早已凉透的茶杯。

茶水在嘴里转了圈,又苦又涩。

他才缓缓开口:“陛下说了,要放过刘大夏也可以,但必须交出永乐年间郑和的全套航海图,包括造船图纸、海外舆图,一样都不能少。”

“否则,大明报会继续‘关注’刘尚书的事,天天把他‘裁边军’的‘高见’登上去,让全京师百姓都好好‘学学’。”

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

又补充道:“我昨天去兵部问过刘大夏了,他说航海图早在当年就被他烧了,还拍着胸脯说,下西洋劳民伤财,烧图是为了大明好,是为了不让后人重蹈覆辙。”

“烧了?怎么可能!”

一个姓王的阁老猛地拍了桌子,手掌与木案碰撞的声音清脆响亮。

案上的茶盏都震得跳了跳,溅出的茶水打湿了奏折。

“那航海图是永乐爷留下的宝贝!上面记着多少海外疆土、贸易路线,刘大夏一个兵部尚书,怎么敢说烧就烧?”

“依我看,他就是藏起来了!”

另一个阁老立刻附和,语气里满是笃定,还带着几分鄙夷。

“怕陛下拿了图再搞下西洋,花钱又费力,断了他‘省军费’的念想!”

“说不定还想把图留着,给自家子孙谋好处!”

李东阳摆了摆手,指尖点了点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

那些奏折摞得比他的官帽还高,封皮上全是“请停大明报”“严惩办报者”的字样。

“先别管图是不是真烧了,说说这些奏折吧。”

“百官都要抵制大明报,说要和陛下力争到底,保住文官的体面,你们觉得这事儿能成吗?”

“怎么不能成!”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阁老“腾”地站起来,动作太急,衣袖带倒了案边的茶盏。

“哗啦”一声,茶水洒了一地。

“文官是大明的根基!管赋税、理刑案、掌吏治,没有我们,陛下就算有天大的本事,朝堂也根本转不动!”

“陛下要是真把文官逼急了,我们就集体请辞,让他自己去处理赈灾、边军的烂摊子,看谁能收拾!”

不少阁老纷纷附和。

有的拍着桌子喊“对!集体请辞!”

有的攥着拳头说“不能让陛下这么欺负文官!”

眼里满是固执的坚持,像一群被逼到墙角的困兽。

李东阳看着他们义愤填膺的样子,忍不住叹了口气。

那口气里满是疲惫,连眼角的皱纹都深了几分。

“你们口口声声说‘文官基本盘’,可你们想过没有——什么才是文官的基本盘?”

“是百姓的信任!是能办实事的能力!不是靠‘祖制’压人,不是靠集体请辞要挟陛下!”

他猛地指向窗外,声音提得老高,唾沫星子都溅到了案上的奏折。

“现在一张小小的大明报,就让你们人人心惶惶,为什么?因为报纸上说的是实话!”

“你们之中,有人拿祖制挡事,明明能办的事,非要扯‘祖宗没做过’;有人贪墨赋税,赈灾粮到了百姓手里只剩半袋;还有人空谈误国,只会说‘陛下该仁政’,却拿不出半点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你们才怕百姓知道真相,怕百姓戳你们的脊梁骨!”

“要是你们都能像杨一清那样,去大同带兵打胜仗,办实事;像马文升那样,整吏治、选贤才,还会怕一张报纸吗?还会怕百姓议论吗?”

一番话下来,阁老们都沉默了。

有的低下头,盯着自己的鞋尖,露出愧疚的神色,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衣角。

有的却依旧不服气,梗着脖子,眼神躲闪,嘴里嘟嘟囔囔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就是不肯承认自己的问题。

李东阳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无奈。

文官集团积弊已久,从先帝在位时就埋下了病根,不是他三言两语就能唤醒的。

可要是顺着他们的意思,和陛下硬刚,最终只会两败俱伤,受苦的还是大明的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