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被全家欺辱?替嫁后我归来杀疯了 > 第101章 嫂嫂跟我一起去?

第101章 嫂嫂跟我一起去?(1/2)

目录

次日,皇宫。

御书房内传来一声清脆的瓷器碎裂声,紧接着是天子压抑着怒火的咆哮。

“滚!通通给朕滚出去!”

殿门大开,几位顶戴花翎的朝中重臣鱼贯而出,一个个垂头丧气,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为首的户部尚书,平日里威风八面的老头,此刻额角正冒着细密的冷汗。

众人刚退下,三皇子赵景砚正好抱着一卷书路过。他看见这阵仗,脚步微顿,清俊的脸上露出一丝不解。他走到御书房门口,对着正躬身收拾着一地碎瓷片的总管太监福安,轻声问道:

“福公公,父皇这是为了何事动怒?”

福公公抬头见是三皇子,连忙行了一礼,脸上满是愁苦,压低了声音叹气道:“唉,殿下,还不是为了南方的漕运。连日大雨,官道泥泞,几批重要的税粮都堵在了南阳过不来。户部和工部那几位大人,吵了三天,递上来的折子除了互相攻訐,就是让朝廷拨款修路,没一个能拿出即刻管用的法子。”

赵景砚闻言,眉梢微微一动:“南阳?”

他略一沉吟,仿佛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随口一提:“我前些日子出宫,倒是听闻京中几个走南闯北的商队在闲聊。他们说,官道虽毁,但南阳东侧有条支流叫盘龙溪,平日里水浅石多,官船过不去,可这几日暴雨,水位上涨,反倒能容吃水浅的小船通行。他们为了赶生意,都雇了当地的纤夫,从小道转水路,虽多绕几十里地,却比在官道上等着省时省力得多。”

福公公听得一愣,手里的动作都停了:“盘龙溪?奴才怎么从未听过这条水道?”

赵景砚笑了笑,神色依旧温和:“不过是些江湖传闻,当不得真。我也就是随口一说,福公公莫要放在心上,别扰了父皇心烦。”

说罢,他便抱着书卷,微微颔首,转身离去了,仿佛刚才那番话真的只是不经意的闲谈。

福公公却直直地愣在原地,将“盘龙溪”三个字在心里咂摸了好几遍,眼神越来越亮。

半个时辰后,御书房内的龙涎香也压不住皇帝的烦躁。

他看着地图上南阳那个扎眼的位置,一拳砸在御案上:“一群废物!国之栋梁,竟无一人能为朕分忧!”

福安正小心翼翼地将最后一片碎瓷扫进簸箕里,听到这话,他犹豫片刻,终是鼓起勇气跪了下来。

“陛下息怒,龙体为重。”

皇帝瞥了他一眼,没好气道:“你又想说什么?”

福安将头埋得更低:“奴才不敢妄议朝政。只是方才收拾东西时,听到了一件奇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

福安这才将三皇子赵景砚那番话,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一遍,末了又急忙补充道:“三殿下特意嘱咐了,这只是民间商贾的野路子,当不得真,让奴才千万别拿到台面上来说,怕扰了陛下圣听。”

御案后的皇帝,原本不耐烦的神色渐渐起了变化。

他看向福安:“你说,这是老三说的?”

福安点头:“是三殿下。”

皇帝沉默了。

在他的印象里,这个排行第三的儿子,生母出身卑微,自幼体弱,性子也温吞平庸,除了读书还算过得去,几乎没什么存在感。平日里见了他,也总是低眉顺眼,问一句才答一句。

他何时竟有了这般见识?能知晓朝廷舆图上都未曾详录的民间水道?

“福安。”

“奴才在!”

“传朕旨意,立刻让舆图监将南阳一带最详尽的舆图呈上来,再传工部侍郎,朕要亲自问话!”

三日后,国公府,松鹤堂。

弥漫了数日的浓重药味,终于被清晨窗外透进的一缕桂香冲淡了些许。

国公夫人睁开眼时,只觉得浑身酸软,像是被抽走了骨头,但那股盘踞在心口,让她夜不能寐的阴寒之气,却诡异地消失了。

“夫人,您醒了!”守在床榻边的孙嬷嬷喜极而泣,声音都带了颤。

国公夫人缓缓转动眼珠,目光扫过屋内,最终定格在孙嬷嬷脸上,声音沙哑得厉害:“我这是睡了多久?”

“整整三日啊夫人!”孙嬷嬷连忙扶着她,在她背后垫上软枕,“是世子妃,是世子妃将您从鬼门关拉回来的!”

“钟毓灵?”国公夫人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辨的光,“去,把她叫来。”

一刻钟后,钟毓灵踏入了松鹤堂的内室。她依旧是一身简单的衣衫,小脸因着那日耗费心神而略显苍白,更衬得那双眼眸黑白分明,干净得不染一丝尘埃。

“毓灵见过母亲。”她脆生生的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