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准备“证据”(1/2)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了斗志的亢奋。
他知道,一场反击战即将打响。
而这一次,他要当那个藏在幕后的总导演。
“干了!”
陈明一拍桌子,眼神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现在脑子转得飞快,一个又一个的“骚操作”在他脑海里接连不断地冒出来。
既然要演,那就要演全套。
光靠那两个偷拍的视频,冲击力还不够。
必须得有更直观,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
比如,图片。
想到这里,陈明立刻就行动了起来。
他拿起自己那部用了好几年的破手机,走出了办公室。
他要在孤儿院里,找一些最能体现“贫穷”和“破败”的角落,拍几张照片。
他先是来到了主楼的后面。
这里有一面墙,因为年久失修,墙皮大片大片地剥落,露出了里面斑驳的红砖,看起来凄惨又破败。
咔嚓!
陈明对着这面墙,找了一个最显萧瑟的角度,拍了一张。
然后他又跑到了厨房。
厨房的屋顶,有一个地方一直在漏水,虽然用塑料布简单地遮挡了一下,但
咔嚓!
他又拍了一张。
紧接着,他又拍了孩子们那张用了十几年,桌面已经被划得看不出原色的旧饭桌。
拍了宿舍里那张吱呀作响,用砖头垫着腿的上下铺铁床。
拍了院子里那个锈迹斑斑,连篮网都没有的破篮球架。
每一张照片,都充满了“凄凉”和“贫困”的气息。
拍完这些,陈明感觉还不够。
光有环境还不行,还得有“人”。
他想了想,跑回自己的房间,从一个旧抽屉的角落里,翻出了一个蒙着灰尘的旧相册。
这是原身父母留下来的东西,相册里有很多孩子们以前的照片。
他很快就找到了一张。
照片上是几年前的冬天,几个孩子穿着不合身的,洗得发白的旧棉袄,围坐在一张小桌子前。
桌子上只有一盆看起来寡淡无味的白米粥,和一小碟黑乎乎的咸菜。
孩子们一个个都冻得小脸通红,眼神里充满了对食物的渴望。
这张照片是当时一个来献爱心的义工拍的,真实地记录了孤儿院最困难时期的窘境。
陈明看着这张照片,心里也有些发酸。
但他知道,现在不是伤感的时候,这张照片,将会是他。最有力的一颗“催泪弹”。
他用手机,将这张照片也翻拍了下来。
素材都准备得差不多了,但陈明还觉得好像还缺点什么。
对了!
还得有一张能体现他自己“奢靡生活”的照片,和这些“凄惨”的照片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样,才能把那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冲突感给彻底拉满。
可怎么拍呢?
他看了看自己这一身加起来不到两百块钱的行头,又看了看自己那部屏幕都快碎了的破手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