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授课(1/2)
李师傅的刻刀在木头上轻轻游走,留下一道流畅的弧线,学员们都屏住呼吸,眼神里满是专注。
坐在第一排的年轻人王谦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自己桌上的木块,那是他昨天特意从家里带来的老榆木,粗糙的纹理里还带着山林的气息。
李师傅讲完基础刀法,把刻刀递给王谦,让他试着复刻刚才的纹路。
王谦的手有些发抖,刻刀刚碰到木头就歪了一下,在表面留下一道歪斜的刻痕,他脸一红,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李师傅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俺第一次拿刀的时候,把家里的板凳腿都刻坏了,你这算啥。”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笑声,王谦的紧张感消散了不少,他深吸一口气,重新握住刻刀,慢慢调整着力度。
这时,人才学院的院长张教授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课程表。
“下节课是市场营销,大家把木艺工具收一下,准备换教材。”
学员们麻利地收拾好东西,从书包里掏出《乡村特色产品营销实务》,眼神里透着期待——对他们来说,光会手艺还不够,得知道怎么把东西卖出去才是真本事。
讲课的是从上海来的电商专家周老师,他刚打开电脑,投影幕布上就出现了村里木艺品在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图。
“大家看,这是上个月咱们‘山韵’品牌木艺摆件的销量,比上月增长了40%,尤其是这款松鼠木雕,在年轻群体里特别受欢迎。”
周老师指着屏幕上的爆款产品,详细分析着背后的流量逻辑,学员们一边记笔记,一边时不时举手提问,课堂气氛格外热烈。
王磊盯着屏幕上的销量数字,心里算了一笔账:要是自己以后能做出这样的爆款,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把家里的小作坊扩大规模。
下课铃响后,学员们还围着周老师问个不停,有人问怎么拍产品图更吸引人,有人问怎么和客户沟通售后问题,周老师耐心地一一解答。
陈如轩正好路过教室,看到这一幕,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人才学院就像一颗种子,只要悉心浇灌,迟早能长成参天大树。
他刚走两步,手机就响了,是物流中心负责人打来的,“陈总,欧洲那批定制家具已经打包好了,明天就能发集装箱,海关那边的手续都办齐了。”
“好,辛苦你们了,一定要盯紧运输环节,别出什么岔子。”
陈如轩叮嘱道,挂了电话,他抬头望向村口的方向,那里停着几辆刚到的货车,正在卸载生产原料。
赵建明从原料仓库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份检测报告,“这批木材的质量比上次还好,林业大学的教授说,咱们的采育方案效果超出预期,周边的生态环境也没受影响。”
“那就好,生态和产业得两手抓,缺了哪一样都不行。”陈如轩接过报告,翻了几页,满意地点点头。
两人正说着,村支书匆匆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信封,“陈总,这是县里送来的,说是给咱们村的专项扶持资金,还有一份关于申报‘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的通知。”
赵建明接过信封,打开一看,眼睛亮了起来,“扶持资金有500万,申报示范村要是成功了,还能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那咱们得赶紧准备申报材料,把咱们的产业模式、人才培养、生态保护这些亮点都写清楚。”陈如轩说道,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具体的分工。
当天下午,村里就成立了申报工作小组,村干部、企业骨干和村民代表都加入进来,大家围坐在会议室里,你一言我一语地梳理着村里的发展成果。
“咱们的联村发展模式带动了周边十二个村,解决了两千多人的就业,这绝对是个大亮点。”村支书说道,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着。
“还有人才学院,现在报名的人越来越多,不光是咱们县的,邻县的年轻人也来报名,这说明咱们的模式有吸引力。”赵建明补充道。
陈如轩看着大家热烈讨论的样子,心里很是感慨:从当初回村时的举步维艰,到现在的蒸蒸日上,每一步都离不开大家的齐心协力。
晚上,陈如轩留在村委会加班,整理申报材料里的数据,窗外的月光洒在办公桌上,映着他专注的侧脸。
突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微信消息,来自江南市的老同事林薇。
“如轩,我和另外三个同事已经辞职了,明天就动身去村里,你那边的住宿安排好了吗?”
陈如轩赶紧回复:“早就安排好了,村里的新民宿刚建好,环境比城里的公寓还舒服,你们来了肯定满意。”
发完消息,他想起林薇之前在江南市是做品牌策划的,正好能帮村里完善“山韵”的品牌体系,心里越发期待他们的到来。
第二天一早,陈如轩就去村口接林薇一行人,远远地就看到四个拖着行李箱的身影,正好奇地打量着村里的景象。
“欢迎欢迎,一路辛苦了!”陈如轩快步迎上去,和他们一一握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