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 > 第73章 改变

第73章 改变(1/2)

目录

送走教育局的工作人员,陈如轩掏出手机给团队群发消息,让大家把这几天的走访记录和孩子们的画作整理好,以备后续补充材料时用。

消息刚发出去,刘晓华就拿着一叠画跑了过来,脸上满是兴奋。

“陈总,你快看这些,都是今天上午孩子们新画的,有画亲子课的,还有画吊脚楼的,比之前进步太多了!”

陈如轩接过画,一张一张仔细翻看,每一张画里都透着孩子们的认真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

“把这些画都扫描进反馈工具里,标注上日期和孩子的名字,以后就是咱们项目的珍贵资料。”

刘晓华点点头,抱着画转身去忙了,看着她的背影,陈如轩想起刚来到这个村子时的场景,那时大家对美术课的态度还很冷淡,如今却充满了期待,这种转变让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没过多久,王浩的电话打了过来,语气里带着一丝急促。

“如轩,‘老人模式’测试版已经弄好了,我们找了村里几个老人试了试,有两个老人说语音转文字的速度有点慢,我们正在调整,预计今天下午就能正式上线。”

陈如轩心里一暖,王浩总是这么靠谱,不管什么需求都能快速响应。

“辛苦你们了,调整好后先让辅导员上门教老人们使用,有问题及时反馈,咱们再改。”

挂了电话,陈如轩起身走向村支书家,他想和村支书聊聊后续教具供应的事情,老木匠那边已经开始做第二批教具了,需要确定一下村里的需求数量。

刚走到村支书家院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阵阵笑声。

他推开门一看,村支书正和几个老人围着手机说话,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正是反馈工具的“老人模式”。

村支书看到陈如轩,连忙招手让他进来。

“陈总,你来得正好,我们正琢磨这个‘老人模式’呢,刚才张婶还试着给她儿子发了条语音,转文字特别清楚,她高兴坏了!”

张婶看到陈如轩,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拉着他的手说:“陈总,真是太谢谢你了,以前想给儿子发点孩子的情况,都得麻烦别人,现在我自己就能弄了,还能随时看娃的画,太方便了!”

陈如轩笑着说:“张婶,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有什么不懂的,随时找辅导员问,他们都会耐心教你们的。”

和老人们聊了一会儿,陈如轩把村支书拉到一边,说起了教具的事情。

“村支书,老木匠那边在做第二批教具,你帮我统计一下,村里还有多少孩子需要画架和画板,吊脚楼村那边也得算上,咱们尽量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

村支书点点头,从屋里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村里孩子的名字。

“我早就统计好了,村里还有12个孩子没领到教具,吊脚楼村那边新增的23个名额,也都需要一套,我这就把数字报给老木匠。”

陈如轩看着村支书认真的样子,心里很是感动,有这样支持工作的村支书,项目推进起来顺利了很多。

从村支书家出来,陈如轩打算去吊脚楼村看看,自从上次和苗族大妈约定好派美术老师来交流,他一直记挂着这件事,今天正好有空,顺便也看看孩子们的蜡染学习情况。

他沿着山路慢慢走,路边的野花肆意绽放,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花草的清香,走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熟悉的吊脚楼。

村口的晒谷场上,苗族大妈正带着几个孩子做蜡染,孩子们手里拿着蜡刀,小心翼翼地在布上勾勒图案,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画面温馨又美好。

大妈看到陈如轩,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迎了上来。

“陈总,你怎么来了?是不是美术老师要来了?”

陈如轩笑着点头:“明天美术老师就到,我今天过来看看孩子们的学习情况,顺便和你商量一下课程安排。”

大妈拉着陈如轩走到孩子们身边,指着他们的作品说:“你看,孩子们学得可认真了,昨天还自己琢磨着在布上画了苗族的图腾,说要送给在外打工的爸妈。”

陈如轩蹲下来,看着布上栩栩如生的图腾,心里满是欣慰。

“这些作品都很有特色,等美术老师来了,让他们指导孩子们把蜡染和绘画结合得更好,以后咱们的公益商城就能上架更多优质的作品了。”

大妈一听,眼睛更亮了,紧紧握着陈如轩的手说:“真是太谢谢你了,陈总,要是这些作品能卖出去,咱们村的日子就能越来越好,孩子们也能有更多机会学画画。”

陈如轩拍了拍大妈的手,安慰道:“您放心,咱们一起努力,肯定能让孩子们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也能让更多人了解咱们苗族的蜡染文化。”

和大妈聊完课程安排,陈如轩又陪着孩子们玩了一会儿,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他的心里也充满了阳光。

离开吊脚楼村时,大妈非要塞给陈如轩一块刚染好的蓝布,上面画着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寓意着孩子们能像小鸟一样自由翱翔。

陈如轩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他知道这是大妈的一片心意,也是对他们项目的认可。

走在回村的路上,陈如轩看着手里的蓝布,心里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他想把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蜡染元素融入到教具设计中,让孩子们在使用教具时,能更好地感受自己民族的文化。

回到学校,陈如轩立刻找到老木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

老木匠听完,眼睛一亮,拍着大腿说:“陈总,你这个想法太好了!咱们可以在画架上刻蜡染图案,在画板上印蜡染花纹,这样孩子们用着也亲切,还能传承咱们的文化。”

陈如轩点点头:“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可能会增加你的工作量,你看没问题吗?”

老木匠摆摆手,笑着说:“没问题,能为孩子们做这些,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我明天就开始设计图案,争取尽快做出样品。”

看着老木匠干劲十足的样子,陈如轩心里很是踏实,有这么多人为了孩子们的教育努力,他相信这个项目一定会越做越好。

当天晚上,陈如轩在反馈工具上看到了很多家长的留言,有感谢辅导员上门辅导的,有分享孩子画画进步的,还有询问下次亲子课时间的。

他一条一条地回复着,每一条回复都充满了真诚,他知道,只有和家长们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让项目更好地推进。

回复完留言,陈如轩翻开笔记本,把今天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还在旁边标注了后续需要跟进的工作,比如美术老师和苗族大妈的课程交流、带有蜡染元素教具的设计制作、公益商城蜡染作品的上架准备等。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深夜,窗外的月光洒在桌子上,柔和而温暖,陈如轩伸了个懒腰,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村子里的灯光,心里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乡村教育的道路还很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有孩子们的笑脸,有家长们的认可,有团队和村民们的支持,他就会一直坚持下去,为乡村孩子们的梦想搭建更多的桥梁。

第二天一大早,美术老师就如约来到了村子,陈如轩带着他们先去了吊脚楼村,和苗族大妈汇合。

苗族大妈早就带着几个村民在村口等着了,看到美术老师,热情地迎了上去,还拿出了自己珍藏的蜡染作品给他们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