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 > 第70章 推广产品

第70章 推广产品(1/2)

目录

面试结束后,陈如轩回到办公室,刚打开电脑准备处理下午的文件,屏幕右下角弹出一条教育公益新闻推送。

他本想随手关掉,却被标题里“贵州山区”“美术梦”的字眼吸引,鬼使神差地点了进去。

新闻里讲的是一个叫小宇的男孩,家住贵州黔东南某山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跟着奶奶生活,却格外喜欢画画,平时只能用捡来的铅笔头在作业本背面涂涂画画。

记者拍的照片里,小宇蹲在泥土院坝里,拿着一根木炭在石头上画大山,眼睛亮得像装着星星,可他身后的破旧教室连块像样的黑板都没有,更别说美术工具了。

陈如轩盯着照片看了很久,想起公司现在推广的艺术课程和反馈工具,心里突然生出一个念头:这样的孩子,是不是也该有机会接触更专业的美术教育?

他立刻在网上搜索新闻里提到的山村小学名字,又找了当地教育局的联系方式,打了好几个电话才辗转找到小宇所在学校的校长。

电话接通时,校长的声音带着几分疲惫,听说陈如轩是想资助学校开展美术课程,语气瞬间变得激动起来,连说了好几声“太感谢了”。

从校长口中,陈如轩了解到,学校里像小宇这样喜欢画画的孩子还有十几个,但因为条件有限,根本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只能由语文老师兼任,孩子们连最基础的水彩笔都很少见。

挂了电话,陈如轩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原本只想着资助些美术工具。

可转念一想,只给工具不给方法,效果恐怕有限,不如亲自去一趟贵州,看看当地的实际情况。

更重要的是,他突然意识到,贵州山区或许是个被忽略的市场——那里的家长同样重视孩子的教育,只是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公司的艺术课程和反馈工具,说不定能在那里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他立刻拿起手机给刘晓华打电话,说自己想下周去贵州调研,让她帮忙订两张去贵阳的机票,再准备一些美术教具和公司的课程手册。

刘晓华有些惊讶,问他怎么突然想到去贵州,陈如轩把小宇的事简单说了说,还提到了市场调研的想法,刘晓华听完立刻答应下来,说会尽快安排妥当。

第二天一上班,陈如轩就把王浩和吴彤叫到办公室,跟他们说要去贵州山区学校看看,想带着简化版的反馈工具过去,让当地老师试试能不能用。

王浩立刻明白他的意思,说可以做一个轻量化的小程序版本,不用复杂的后台,老师用手机就能上传孩子的画作,生成简单的进步对比图,还能离线使用,适合山区网络不好的情况。

吴彤也补充道,可以在小程序里加一个“公益资源库”,上传公司艺术老师录制的基础美术教学视频,方便当地老师参考,甚至能让孩子们跟着视频自学。

陈如轩点点头,让他们三天内把这个简化版工具做出来,又让李梅准备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美术教具,比如水彩笔、素描本、安全剪刀之类的,尽量多带些,能分给学校里的孩子们。

接下来的几天,公司上下都在为这次贵州之行做准备,技术部加班加点赶制简化版反馈工具。

市场部重新排版了课程手册,特意加入了适合山区孩子的课程案例,人事部的张兰还主动提出要一起去,说可以看看当地有没有合适的支教老师,后续能长期支持学校的美术课程。

出发前一天,陈如轩收到了校长发来的消息,说小宇知道有人要来看他们,特意画了一幅画,准备送给“带来画笔的叔叔”,陈如轩看着消息,心里暖暖的,更期待这次贵州之行。

周六早上,陈如轩、刘晓华、张兰三人带着装满教具和资料的行李箱,登上了飞往贵阳的飞机。

飞机落地后,他们又转乘大巴到县城,再从县城坐面包车往山村赶,山路崎岖颠簸,车子开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学校所在的村子。

车子刚停在村口,就看到校长带着几个老师和十几个孩子在路边等候。

小宇也在其中,手里紧紧攥着一幅卷起来的画,看到陈如轩他们,紧张地往老师身后躲了躲,又好奇地探出头看。

校长热情地迎上来,握着陈如轩的手说:“一路辛苦了,孩子们盼了你们好几天了!”

陈如轩笑着摇摇头,把带来的教具分给孩子们,小宇拿到一套崭新的水彩笔,眼睛瞪得圆圆的,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生怕弄坏了。

走进学校,陈如轩才真正感受到这里的简陋:几间低矮的平房,墙壁上有不少裂缝,教室里的桌椅参差不齐,黑板是用墨汁刷的,已经有些斑驳。

唯一的“美术角”就是窗台上摆着的几个空墨水瓶,里面插着几根捡来的树枝。

但孩子们的眼神却格外明亮,看到新教具,一个个兴奋地小声讨论着,脸上满是期待。

陈如轩让吴彤远程指导当地老师使用简化版反馈工具,老师拿着手机,按照步骤上传了小宇之前在石头上画的大山和刚用新水彩笔画的画,很快就生成了一张对比图。

老师看着对比图,惊讶地说:“这也太方便了!之前总不知道怎么跟家长说孩子的进步,有了这个,一看就清楚了!”

小宇凑过来看手机,看到自己的两幅画放在一起,小声问老师:“老师,我是不是画得更好了?”

老师笑着点点头,说:“是呀,你看你现在会用颜色了,大山也更像真的了!”小宇听了,嘴角咧开一个大大的笑容。

下午,陈如轩和校长坐在教室里聊天,校长说,村里很多家长都在外打工,平时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尤其是美术这种“不考试的科目”,很多家长觉得没用,甚至反对孩子画画。

陈如轩拿出公司的反馈工具,给校长演示怎么生成孩子的进步报告,说:“其实家长不是不重视孩子,只是看不到孩子的成长,有了这个工具,能让家长直观地看到孩子的变化,说不定就能理解美术教育的意义了。”

校长点点头,说:“要是能让家长也用上这个就好了,上次开家长会,还有家长说孩子画画是浪费时间,我都不知道怎么反驳。”

陈如轩心里一动,觉得这或许就是贵州市场的突破口。

陈如轩当下便在心里盘算起来,要如何让校长和家长们认可公司产品,进而打开这片市场。

当晚,陈如轩在住处仔细翻阅着公司的产品资料和市场调研报告,试图从中找到最具说服力的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