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解决问题(1/2)
“比如美术课上孩子画的画,家长觉得和家里随便画的没区别,舞蹈课也看不到孩子动作的进步。”
陈如轩放下笔,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的艺术教研部成员:“李主管,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里,有没有针对‘过程可视化’的设计?”
艺术教研部主管李梅站起身,手里攥着笔记本:“之前更多关注最终作品,确实没专门做过程记录,家长看不到中间的练习和调整,就觉得没效果。”
陈如轩点头,示意她继续说:“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怎么把‘看不见的进步’变成‘看得见的反馈’?”
李梅眼神亮了亮:“我们之前讨论过,比如美术课可以每周整理孩子的作品对比,标注色彩搭配、线条控制的进步点,舞蹈课拍几分钟课堂片段,重点剪孩子动作纠正后的变化。”
“但老师每天要带三节课,还要备课,拍视频、做对比图会占用太多时间。”李梅补充道,语气里带着无奈。
陈如轩立刻转向技术部:“王浩,能不能做一个简化的工具,让老师不用专业技能,也能快速完成这些操作?”
王浩立刻站起来,手里还握着平板:“可以!我们能做个模板化的小程序,老师上传照片或视频后,一键就能添加‘进步标注’,还能自动生成对比图,十分钟就能搞定一份反馈。”
陈如轩露出笑意:“很好,技术部三天内出初稿,艺术教研部同步整理各课程的‘进步观察要点’,比如美术的色彩、舞蹈的节奏,让老师知道该记录什么。”
“试点就选客服部提到的那几个投诉多的校区,一周后看反馈效果。”
陈如轩补充道,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圈下“艺术课程反馈工具”几个字。
客服部主管赵琳立刻记下来:“我会跟进试点校区的家长反馈,有问题随时沟通。”
陈如轩看向运营部:“社区服务中心的艺术类课程,下周就要启动,这个反馈工具能不能同步用上?”
运营部经理周明点头:“没问题,我们已经和合作方沟通过,家长对课程效果也很关注,有这个工具正好能打消他们的顾虑。”
分享会暂停了五分钟,行政部的员工推着茶水车走进来,给每个人递上温热的柠檬茶。
陈如轩接过茶杯,看到后排的基层艺术老师正在和王浩交流,讨论工具的操作细节,嘴角不自觉地弯了弯。
重新开始后,城西校区的负责人举手:“陈总,我们校区还有个问题,艺术类课程的教具损耗快,采购流程要走一周,有时候会影响上课。”
陈如轩看向采购部:“采购部能不能针对艺术教具做个‘应急库存’,常用的画纸、颜料、舞蹈鞋多备一些,校区申请后24小时内送到?”
采购部主管孙阳立刻回应:“我们之前确实没考虑到教具损耗的及时性,明天就统计各校区的常用教具清单,周三前把应急库存建好。”
“另外,和供应商谈一下,能不能缩短艺术教具的供货周期,从一周压缩到三天。”陈如轩补充道。
“有困难的话,让市场部协助沟通,毕竟我们后续社区课程也要用他们的货。”
孙阳点头:“我今天就联系供应商,争取明天给答复。”
这时,技术部的实习生吴彤怯生生地举手:“陈总,我有个想法,能不能在反馈工具里加个‘家长提问区’?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后,肯定有想问老师的问题,直接在工具里沟通会更方便。”
陈如轩眼睛一亮:“这个提议很好!王浩,工具里加上这个功能,还要设置消息提醒,老师看到提问后要在24小时内回复。”
吴彤脸涨得通红,坐下来时,旁边的技术部同事悄悄给她竖了个大拇指。
陈如轩看向人事部:“吴彤这个建议很实用,月底绩效加分,再给她发个‘创新建议奖’。”
人事部主管张兰立刻记录:“好的,已经记下来了,会后就走流程。”
分享会继续,市场部经理张磊举手:“陈总,我们最近在做社区课程的宣传,发现家长对‘艺术课程能培养孩子什么能力’不太清楚,能不能让艺术教研部出份简单的科普手册?”
李梅立刻接话:“我们已经在做了,比如美术课培养观察力,舞蹈课培养协调性,明天就能发给市场部。”
张磊笑着说:“那太好了,有了手册,我们宣传的时候更有说服力。”
陈如轩点点头:“各部门之间就是要这样主动配合,不用等问题找上门,提前想到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这时,刘晓华悄悄走到陈如轩身边,递上一张纸条:“陈总,合作方刚才发来消息,社区服务中心的场地有点小,舞蹈课的镜子装不下整块的,问能不能用拼接镜。”
陈如轩看完纸条,立刻对运营部周明说:“拼接镜没问题,但一定要检查接口处,用防撞条包好,防止孩子碰到受伤。”
“另外,和合作方沟通,舞蹈课的时候控制人数,一次最多10个孩子,保证活动空间。”陈如轩补充道,“明天我会去社区场地看看,确认没问题再开课。”
周明起身回应:“我现在就联系合作方,把您的要求传过去,明天一早去现场盯装修。”
分享会快结束时,技术部主管高明汇报:“陈总,退费系统的优化已经完成,明天开始内部测试,测试没问题的话,周四正式上线,家长提交申请后,系统会自动审核基础信息,24小时内就能出结果。”
赵琳松了口气:“太好了,有了新系统,我们客服部就能少加班,家长也不会再投诉了。”
陈如轩点头:“测试期间,客服部安排两个人参与,有问题及时和技术部沟通,确保上线后顺畅。”
“还有手机端请假功能,简化版已经做好了,用密码登录就能提交申请,部门主管审批后,自动同步到人事系统。”高明继续汇报,“现在在管理层试用,下周一开始全公司推广。”
陈如轩满意地说:“进度很快,试用期间有任何操作问题,技术部要及时调整,确保员工用得方便。”
分享会结束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半,员工们没有立刻离开,而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会上提到的方案。
艺术老师围着李梅,问反馈工具的具体使用时间;客服部员工和技术部员工交流退费系统的操作细节;市场部的人则在和艺术教研部对接科普手册的内容。
陈如轩站在会议室门口,看着眼前的场景,对刘晓华说:“这就是我想要的团队氛围,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主动沟通,互相帮忙。”
刘晓华笑着说:“还是您引导得好,从问题出发,当场解决,大家才有干劲。”
陈如轩摇摇头:“是大家愿意提问题、想办法,公司才能越来越好。”
两人刚走到办公室门口,行政部主管李莉就迎了上来:“陈总,今天加班的员工,食堂准备了排骨粥和小菜,您要不要也留在这里吃?”
陈如轩看了看手表:“好,我正好要等运营部的场地确认消息,就在食堂吃。”
走进食堂,已经有不少员工在吃饭,看到陈如轩进来,纷纷打招呼。
陈如轩端着餐盘,坐在几个艺术老师旁边:“反馈工具的‘进步观察要点’,你们觉得哪些需要补充?”
一位姓王的舞蹈老师说:“能不能加个‘孩子课堂表现’的选项,比如专注力、互动积极性,这些也是家长关心的。”
陈如轩立刻拿出手机记下来:“这个建议好,我一会儿告诉李梅,让她在整理要点的时候加上。”
“还有美术课,能不能在对比图里标注老师的指导重点?比如这张画老师教了孩子怎么调色,家长看到会更清楚。”另一位美术老师补充道。
陈如轩点头:“没问题,这些细节加进去,反馈会更全面。”
吃完饭,陈如轩回到办公室,刚坐下,周明就发来消息:“陈总,社区场地的拼接镜已经安排好了,防撞条明天一早装,人数控制也和合作方确认了,没问题。”
陈如轩回复:“好,明天上午我过去看看,你提前在现场等我。”
放下手机,他打开电脑,开始整理下午分享会的待办事项,按照部门分类,标注好时间节点,然后发给各部门负责人。
刚发完邮件,李梅就打来电话:“陈总,艺术老师提了几个‘进步观察要点’的补充建议,我已经加进去了,您要不要看看?”
陈如轩说:“不用发我了,你觉得合适就行,重点是让老师好用、家长看懂。”
“好的陈总,那我明天就把要点发给技术部,配合他们做工具模板。”李梅说。
挂了电话,陈如轩又接到张磊的电话:“陈总,林小雨做的家长见证短视频初剪版出来了,很真实,您要不要看一下?”
“不用了,你和林小雨把关就行,重点是突出家长的真实感受,不用刻意修饰。”陈如轩说,“下周拍摄的时候,记得多拍几个不同课程的家长,覆盖全面一点。”
张磊回应:“好的,我们已经联系了美术、舞蹈、音乐三个课程的家长,保证覆盖到位。”
处理完工作,已经是晚上七点半,陈如轩拿起外套准备下班,路过技术部办公室,看到里面还亮着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