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亲临校区(1/2)
刘晓华默默记下这些,转身离开了城西校区。
傍晚时分,他赶到了城南校区。
城南校区刚和幼儿园合作完亲子活动,门口还贴着活动照片。
刘晓华推门进去,正好碰到校区负责人赵琳在给员工开会。
他没打断,找了个角落坐下旁听。
“昨天那几个咨询的家长,今天都没回话,谁跟进一下?”赵琳问道。
底下几个员工你看我我看你,没人应声。
“怎么都不说话?家长咨询不及时跟进,怎么能转化?”赵琳的语气带着火气。
一个年轻员工小声说:“赵姐,我们跟了,但是家长都说要再想想,问多了还嫌烦。”
“嫌烦就不跟进了?咱们的课程优势是什么?‘幼小衔接’的专业度!为什么不跟家长讲透?”赵琳追问。
刘晓华听着,悄悄拿出笔记本记录——员工对课程优势的传达不够清晰,跟进技巧不足。
会议结束后,赵琳才发现角落里的刘晓华,连忙走过来:“您是?”
“总部刘晓华,过来巡查。”刘晓华亮出工作证。
赵琳愣了一下,随即有些局促:“刘助理,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准备准备。”
“不用准备,我就是看看真实情况。”刘晓华笑了笑,“刚才听你们开会,家长转化率的问题很突出?”
赵琳叹了口气:“是啊,合作活动来了不少人,但真正报名的没几个。家长要么嫌贵,要么觉得孩子还小,没必要急着报班。”
“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推出短期体验课?比如一两节的‘幼小衔接试听课’,价格亲民点,先让家长看到效果。”刘晓华提议。
赵琳眼睛一亮:“我之前也想过,但张副总说要保持课程高端定位,不让搞低价体验课,就没敢提。”
刘晓华点点头,没再多说,跟着赵琳转了转城南校区。
相比城东和城西,城南校区的环境还算整洁,但咨询区的宣传册还是老版本,没突出“幼小衔接”的核心优势。
当晚,刘晓华把三个校区的情况整理成初稿,越写越觉得问题比报表上显示的更棘手。
第二天一早,他先去了城东那两家新开的机构“暗访”。
其中一家搞“托管+补习”的机构里,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托管班的老师正带着孩子写作业,旁边还设了“作业答疑区”。
刘晓华假装咨询托管业务,跟老师聊了起来:“你们这儿托管还能顺便补习?”
“对呀,孩子写完作业,我们老师免费答疑,要是想系统补习,报个长期班更划算。”老师热情地说。
刘晓华心里清楚了——这家机构抓住了家长“省时省力”的需求,而城东校区只靠“师资好”,没能切中家长的实际痛点。
离开机构,他又回到城东校区,正好碰到李敏在跟招生顾问训话。
“昨天又没人报名!你们到底有没有用心跟家长沟通?”李敏的声音很大。
招生顾问委屈地说:“李校长,我们说了师资优势,但家长就认低价,我们也没办法。”
“没办法就想办法!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客户被抢走!”李敏怒道。
刘晓华走过去打断她们:“李校长,别着急,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李敏看到刘晓华,脸色缓和了些:“刘助理,您还在这儿?这招生的事儿,我真是愁坏了。”
“我刚才去旁边那两家机构看了看,他们的优势是‘低价引流’和‘托管绑定’,咱们不能跟他们拼价格,得差异化竞争。”刘晓华说,“比如推出‘名师1对1诊断课’,针对孩子的学习问题做定制分析,家长肯定愿意来听。”
李敏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们有几个资深老师,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另外,校区的布置也得更新一下,墙面海报换成名师介绍和学员进步案例,接待区的沙发修一修,给家长留个好印象。”刘晓华补充道。
李敏立刻点头:“我今天就安排人弄!”
解决完城东的思路,刘晓华马不停蹄赶往城西校区。
刚到门口,就看到王鹏在跟那个临时顶班的代课老师交代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