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航天科技馆(2/2)
“我好像真的在太空里一样!”小花兴奋地说,小手紧紧抓住扶手。
宇航员志愿者来到孩子们身边,穿着蓝色的航天服,高大的身影让孩子们既敬畏又好奇。
“叔叔,在太空里能看到银河吗?”有个孩子大胆地提问。
宇航员笑着点头:“能看到,而且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更清晰、更壮观,就像一条银色的河流横亘在夜空中。”
孩子们围着宇航员,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眼神里满是对太空的向往。
陈小阳通过视频连线,和孩子们一起参观了科技馆,当看到阿杰穿着模拟航天服的样子时,忍不住笑了起来:“阿杰,你好像真的宇航员!”
阿杰对着镜头敬了个礼,认真地说:“我以后一定要成为真正的宇航员,带你一起去太空看星星。”
参观结束时,每个孩子都收到了宇航员签名的照片和航天模型,他们小心翼翼地珍藏着,仿佛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
回程的路上,孩子们都很安静,有的在翻看笔记本,有的在抚摸航天模型,心里都在默默许下关于未来的愿望。
校长发来照片,阿杰靠在车窗上,手里拿着宇航员的签名照,眼神坚定地望着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像镀上了一层金光。
陈如轩把照片保存下来,设成了电脑桌面,每次看到,都觉得充满了力量。
非洲的科普平台也在稳步升级,技术团队新增了多语言翻译功能,让更多不同国家的孩子都能无障碍学习。
陈如轩收到了那位非洲孩子的第二封邮件,他说自己已经制作了一个系列星空动画,还在学校里举办了小型的放映会,很多同学都对编程产生了兴趣。
邮件里附了一段放映会的视频,简陋的教室里,孩子们围坐在电脑前,看着屏幕上闪烁的星星,脸上满是专注的神情。
陈如轩回复邮件,给孩子寄去了一套编程教材和一个天文望远镜模型,鼓励他继续探索,追逐自己的梦想。
基金会的办公室里,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咨询公益项目,有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来捐赠绘本,有退休的教师主动要求成为志愿者,有企业负责人表示愿意长期资助科普实验室的建设。
“我们公司想捐一批天文观测设备,让山区的孩子们能更好地观测星空。”一家科技公司的负责人说。
陈如轩握着他的手,真诚地说:“谢谢您的支持,这些设备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多探索宇宙的机会。”
志愿者团队也在不断壮大,有天文专业的大学生,有经验丰富的教师,有擅长手工的手工艺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有着同一个目标:用知识点亮孩子们的梦想。
陈如轩组织了一次志愿者培训,邀请了天文老师、编程专家和教育学者,为志愿者们讲解支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教学技巧。
培训课上,大家积极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有人提出要设计更多互动性强的科普游戏,有人建议开设星空绘画课程,有人说要教孩子们用编程制作星座动画。
“我想教孩子们认识星座背后的神话故事,让他们感受到科学与文化的结合。”一位文学专业的志愿者说。
陈如轩点点头,鼓励道:“这个想法很好,科普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兴趣。”
培训结束时,志愿者们都带着满满的收获,期待着早日踏上支教的旅程。
陈小阳也报名参加了志愿者培训,虽然他年纪还小,但他想把自己学到的天文知识分享给更多的孩子。
他认真地记着笔记,跟着老师学习如何讲解星座知识,如何和小朋友们互动,脸上满是专注的神情。
“爸爸,我现在能背出十二个星座的特点了,还能画出它们的形状。”陈小阳骄傲地说,给陈如轩展示自己的笔记。
笔记本上,每个星座都画着可爱的卡通形象,旁边写着简单易懂的介绍,还有一些有趣的小知识。
陈如轩看着笔记本,心里满是欣慰,他的小阳,正在慢慢长大,慢慢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小大人。
云南的科普实验室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施工队克服了山路崎岖、运输不便等困难,按时完成了主体工程。
陈如轩带着团队来到云南,检查实验室的建设情况,走进宽敞明亮的实验室,看着整齐排列的实验台、崭新的显微镜和天文观测设备,心里满是期待。
“再过一个月,孩子们就能在这里上课了。”校长笑着说,眼里满是感激。
陈如轩点点头,说:“我们会尽快安排志愿者过来,给孩子们带来丰富的科普课程。”
实验室的墙壁上,被孩子们画满了星空图,五颜六色的星星闪烁着,像一个个小小的梦想。
陈如轩站在星空图前,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探索、欢笑的身影,看到了他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
离开云南的那天,天空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雨丝打在车窗上,模糊了窗外的风景。
车子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陈小阳趴在车窗上,望着远处的学校,轻声说:“爸爸,我舍不得这里。”
陈如轩握住他的手,说:“我们很快就会回来的,这里有我们的朋友,有我们的牵挂。”
雨渐渐停了,天空放晴,一道彩虹横跨在山谷间,像一座连接着梦想与现实的桥梁。
回到城市后,陈如轩开始筹备云南科普实验室的启用仪式,邀请了捐赠企业的负责人、志愿者代表和媒体朋友,想要让更多的人关注山区的科普教育。
启用仪式的那天,云南的孩子们穿着统一的衣服,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了崭新的科普实验室。
当他们看到显微镜下的细胞、天文望远镜里的星星时,脸上满是惊奇和兴奋,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捐赠企业的负责人看着孩子们的神情,感慨地说:“这是我们做过最有意义的公益项目,看到孩子们的笑容,一切都值得。”
媒体朋友们也纷纷记录下这感人的瞬间,报道了山区科普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公益事业,加入到帮助孩子们的行列中来。
仪式结束后,志愿者们开始给孩子们上课,实验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主动提出问题,学习热情格外高涨。
阿杰在天文观测课上,第一次通过专业的天文望远镜看到了木星的卫星,激动得跳了起来:“我看到了!我真的看到了!”
小花则在手工课上,用黏土制作了一个太阳系模型,每个行星都被涂成了不同的颜色,精致又可爱。
陈如轩站在实验室门口,看着里面的景象,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这些孩子的梦想,正在这片星空下慢慢发芽、生长。
晚上,陈如轩收到了妻子发来的消息,说陈小阳在学校里组织了一场“星空义卖”活动,把自己的玩具、绘本和手工制品拿出来义卖,所得的款项全部捐赠给云南的科普实验室。
“孩子们都很积极,还有家长专门赶来支持,义卖活动很成功。”妻子的语气里满是骄傲。
陈如轩笑着回复:“我们的小阳,越来越有公益精神了。”
他仿佛能看到陈小阳站在义卖摊位前,认真地向同学们介绍云南的小伙伴,介绍科普实验室的情况,脸上满是真诚的神情。
非洲的科普平台注册用户持续增长,突破了五千人,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线上课程学习到了科普知识,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
技术团队收到了很多来自非洲孩子的反馈,他们说线上课程不仅有趣,还教会了他们很多实用的技能,有些孩子甚至凭借学到的编程知识,获得了当地的科技竞赛奖项。
“我们收到了一个非洲孩子的感谢信,他说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现在离梦想越来越近了。”技术部的同事在团队会议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