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学府的年终大考,学子荣誉之争!(1/2)
距离明年春夏,还有半年时间,许易没有急着前往永乐一朝。
哪怕北伐已经开始,这场战至少持续几个月时间。
加之处理北元和休整…
一年时间内不会对倭国动兵。
老朱赏赐“印信”回日本,背后的利益驱使,南北两朝定然更争端不断。
典型“二桃杀三士”计谋,玩弄计谋这方面,华夏的底蕴压根不是还穿着草鞋的倭国可比的。
被誉为“日本战国第一名将”的武田信玄。
所用的是《孙子兵法》中的经典语“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并以“风林火山”四言,以黑底白字作为军旗。
《孙子兵法》唐朝时传入倭国,被奉为密书,仅在倭国贵族统治者之间流传。
等倭国再乱一阵子,南九州内部开始生出嫌隙,甚至南北两朝再度大战…
那时,大明远征之师便能以雷霆之势长驱直入。
……
大明农业学府,鲜红的旗帜在秋风中飘扬。
比起朝堂的波诡云谲,稍不留神会粉身碎骨,这里倒是显得格外的安宁。
在军队护卫下,大明农业学府已经安稳度过两年。
叮铃铃——
上课铃声响起。
在外的众学子连忙回到教室,拿出学府发下来的笔记本。
教室里,一张张无比青涩的面孔此时多了几分沉稳与深邃。
学府课程不像后世那般繁杂,这里只教五科:
数学、地理、生物、物理和化学。
且这五科,最多教到高中层次的知识。
嗯?
坐定后,不少人朝朱白(朱柏)和杨士奇二人投去诧异的眼神。
照以往惯例,在上课时朱白和杨士奇会打开多媒体电脑,并控制课程的节奏。
今日二人怎么毫无动静?
踏——
正当有人准备问问,一道脚步声在门口响起。
明明声音不高,可却有一股奇怪的魔力,令人下意识想要安分下来。
在众人目光注视下,一道熟悉的身影走进教室。
院长!
众人心头一惊,目光里透着无法掩饰的推崇。
“起立!”年纪最大的王镡,也是班里班长,听到他的呼喊声,众人连忙站起来。
“院长好——”
洪亮声音在教室里响起,多了一丝清朗的笑意。
来到学府已两年光阴,学的越多,知道的越多,实践得越多,他们才知以前的掌握的学识多么粗浅。
圣人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虽只是学到皮毛,还不算深,可也够让他们一窥“天地至理”,受益无穷。
“都坐吧。”许易往下挥了挥手,径直来到讲台。
今日…不上课?
环顾一圈,望着这群青春勃发的孩子,许易内心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自从来到学府,两年光阴你们基本都在学府或是学府村度过,极少外出。”
“玉不琢不成器,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你们各自也该看看,你们在学府到底收获什么。”
“现在秋收,国师府有几百亩种了土豆,村民里忙不过来,你们去帮个忙,没问题吧?”
这话出来,教室里先是一阵寂静。
甚至众人眼里出现短暂的迷惘,随之而来是狂喜。
不是因为帮国师府…
许易院长总揽学府大小事,对他们照顾有加。
莫说是他…
哪怕任何一个师长开口要帮忙,他们都义不容辞。
而且!
他们能出去!
能去外面看看,能一展所学…
这才是最令人激动的!
解缙“唰”窜了起来,激动道:“院长,你是说真的?”
“自然。”
许易朗声宣布道:“明日清晨启程,想去的可以现在去准备。”
“对了,此行国师府并不安排食宿,你们要在当地农家吃住,记得带上御寒衣物和被褥等物品。”
说完,许易离开了教室。
身后,陡然响起鬼哭狼嚎的欢呼呐喊声,众人已然被压抑了太久。
众人一窝蜂冲进宿舍,开始打包行李,校园里开始洋溢起一股疯狂的热闹。
一块单向透视玻璃前,两道身影静静望着这热闹的一幕,深沉的眼神将一切收入眼里。
“易哥,这些学子多是十二岁的年纪,这对他们而言…”
朱标顿了一下,终是又张了口,“是否太过残酷?”
“什么叫残酷?”
许易一脸坦然,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正因他们年纪小,他们才可以大胆去尝试。”
许易目光透着决然之色,毅然道:“我不求他们做对,对错本就难有公允,但我要他们迈出这一步…”
“他们这些人再过几年会毕业,有的人会离开学府,著学论道、到各地继续培育良才。”
“有的人会留在学府教书育人,继续为大明输送人才。”
“甚至其中不乏被你看重,会委以高官厚禄在朝堂搅动风云,为万万生民、为这个国家扛鼎。”
“现在他们错了,总好过拿整个国家试错…”
“真到了那一天,难不成让我戮谡以谢众?那难道不残酷?”
“戮谡以谢众”出自《三国志》,记载马谡街亭错误决策战败,诸葛亮斩杀马谡向众人谢罪之事。
许易怕就怕在…
有大聪明学了知识,开始恃才傲物,玩弄学识。
这样的人到了高位,那将是大明的灾难。
“唉——”
朱标长叹了一口气,他作为储君,何尝不明白这样做的意义。
可暗地里进行这样一场考验,且还是学子们崇拜的学府,难免会招来不信任。
许易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行了,你还是去安排学府村的事吧,算是给他们一些惊喜。”
“在学府学习,这些人不断研究,总得让他们看到一些盼头。”
“学府这里是场知识之战,既然是战斗,赢了就得不吝啬去赏赐。”
“至于这种考验能力和人性…令人讨厌的事,还得我这种心黑的人来干。”
朱标郑重拱了拱手,信任的眼神已经不需再说什么,有这样的良师益友,是他之幸。
送走朱标,许易叫来了朱白(朱柏)和杨士奇,开始吩咐接下来的事。
学院里。
红色的旗帜飘扬。
这股风再难以平息,终将会刮向整个大明。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