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2/2)
秋怀珍点头:“嗯,这跟现在人家里过日子一个道理,爷爷辈儿爸爸辈儿攒钱,到了儿子孙儿一辈就有钱了。”
金沙博物馆非常大,分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有16000平方米,除了主要的文物展区,还有精雅的园林区,和草野之趣的乌木林、玉石之路和金沙鹿苑,几人中午在馆内的餐厅里吃饭,逛了一整天。
傍晚时分,一家人来到成都最热闹的锦里,陆诚远订的酒店离这里不远,不用开车步行就能到,为的就是方便晚间出来玩。
乐建国晚饭一向喜欢吃点面食,他原本打算找个面馆吃晚饭,可是乐蓓不想坐在馆子里吃,锦里有热闹的小吃街,她想边逛边吃小吃。秋怀珍也很想去逛街,听小区里的大爷大妈们说得多了,秋怀珍对锦里很向往,而且她还听说这里有正宗的蜀锦店,蜀锦围巾,披肩很漂亮,她想买几条寄回包头送乐蓓的大姨和小姨。陆诚远和周瀚则表示在哪里吃,吃什么都无所谓,随大流。乐建国觉得就自己一个人坐在馆子里吃面,让大家等着也没意思,索性随乐蓓母女俩一道去小吃街解决晚饭。
几人刚走进锦里小吃街,“砰、砰、砰!”三道巨大的撞击声在秋怀珍身边炸响,把秋怀珍吓了一跳。
转回身,就看见一个面案师父手里握着个雪白的面团,朝空中抛起老高,再利落地接住,随后用力砸向对面钉着六只小铜锣的案板,面团通过案板反弹起来落在对面一个洒满豆粉的斜坡上,最后沾着满身的豆粉滚下来停在斜坡下的横槽里。面案师傅每次手里都拿着三个白面团,三只面团连续迅速抛出,速度极快口中还念念有词,三个面团分别砸在钉着小铜锣的面案上,于是就产生了刚才吓到秋怀珍的那三声巨响。
“这叫三大炮,是四川有名的小吃。”陆诚远买了几份,边吃边给大家介绍。
乐建国对甜食不太有兴趣,吃了一个就递给了秋怀珍。秋怀珍尝了一个说:“这东西有点像天津的驴打滚儿。外面也裹着豆粉,是用糯米粉做的。”
乐蓓点头:“嗯,跟驴打滚差不多,就是咱北方吃这个不浇红糖。”
各色小吃琳琅满目,当今社会物质条件极其丰富,再加上出门旅行几乎已经成为普通家庭的娱乐形式,人们见惯了各地各色的小吃,本地吃不到的还可以网购,所以几乎不存在没吃过的小吃。但成都的小吃街却不一样,这里也好吃,却要吃出个热热闹闹,轰轰烈烈来。比如吃糍粑要敲打响当当的三大炮,喝盖碗儿茶要配上会吐火的变脸川剧。氛围烘托起来了,再没食欲的人也不舍得走了。
几人边吃边逛,夜晚的锦里一点儿不输白日的繁华,再加上灯光的渲染,让街区的古建筑生出一种时空交织的幻美。
几人走累了,就在街边找了家茶馆歇息,茶馆里很多夜里出来逛街的客人,正对面的戏台上,敲锣打鼓,川剧腔调端得字正腔圆。
锦里,古称“锦官城外”,因蜀锦而得名,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据史书记载,它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已闻名全国,被誉为“天下第一街”。这里不仅是古代蜀人纺织丝绸的重要场所,更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走在锦里古街上,青砖黑瓦、轩楹高爽的建筑,纳千顷川江,收四时烂缦。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尽数纳进这古蜀繁华至今的都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