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在春天里 > 留有余地

留有余地(1/2)

目录

/ 李智红/

在韩非子的《说林·下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也,则事寡败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工艺木雕的要领,首先在于鼻子要大,眼睛要小。鼻子雕刻大了,还可以改小,如果一开始便把鼻子给刻小了,就没有办法补救了。同样道理,初刻时眼睛要小,小了还可以加大。如果刚开始雕刻时,就把眼睛弄得很大,后面就无法缩小了。为人做事,也是一个道理,凡事需要留有余地,留有后路。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经常遭遇失败。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我被组织抽调参加基本农田保护宣传活动,记得当时有一句最实在、使用频率也最高的宣传标语:“但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说的就是要给子孙留“余地”,留生存与发展的“余地”。无论是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还是其他资源,都是有限的,甚至是永远无法再生的,如果我们只知道盲目地开发,拼命地掠夺,无节制地浪费,奢靡地消耗,不计后果,不留余地,就会殃及子孙,祸及后代。民间曾有许多的俗语,比如“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比如“晴带雨伞,饱带饥粮”,说的都是要未雨绸缪,为明天留后路,留余地。闽南话中也有一句俗语:“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意思是说与人相处,凡事不可做绝,要记得彼此留有余地,以后不管在什么场合见面,都不会难堪,不会尴尬。当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则另当别论。

建筑楼群,要留出一些余地给绿树、给花草、给阳光、给空气。铺筑路面,每到一定的距离,便要留下一条名为缩水线的“余地”,以免路面发生膨胀而破裂。高速公路,每过一段里程,就要在路边留出一块“余地”,供有毛病的车辆应急停靠检修。

退耕还林,是给树木留一份苍翠的余地;保护森林,是给自然留一份和谐的余地。保护湿地,是给水禽留一份生存的余地;保护隐私,是给心灵留一份隐秘的余地。电脑的档案资料要备份,以防病毒攻击系统瘫痪,房屋的钥匙要多备一把,以防遗失进不了家门。树与树之间,留有间隔,才能长得茂盛粗壮;人与人之间,保持相应的距离才能避免摩擦和纠纷。

批评人而留有余地,便是给人留下改过自新的机会。表扬人而留有余地,便是给人留下继续进取的动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