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樊登讲论语:先进(精装版) > 子亦有异闻乎:待人接物要一视同仁

子亦有异闻乎:待人接物要一视同仁(2/2)

目录

孔子没有批评他,而是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如果不学《诗经》,跟别人讲话的时候就显得没有文化。孔子让孔鲤把《诗经》好好读一读。

这是孔子对儿子的教诲。孔鲤“退而学《诗》”,开始学《诗经》。

有一天,孔鲤又看到父亲站在那儿。他从旁边经过的时候,孔子问:“你学《礼》了吗?”

孔鲤说:“没学过。”

孔子说:“不学《礼》,你没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跟别人打交道,需要把《礼》好好学一学。”

鲤退而学《礼》。

孔鲤对陈亢说:“如果你非得说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这两样是我父亲单独跟我讲的。”

其实,孔子绝不仅仅跟他的儿子讲学《诗》学《礼》,他跟所有人都在讲学《诗》学《礼》,这就叫“圣人无隐”。

陈亢打听到了东西,特别高兴,出来以后就说“问一得三”。我今天采访相当成功,问了一件事,得了三个信息:知道《诗》很重要,知道《礼》很重要,又知道君子并没有给自己的孩子“吃独食”,而是把自己的孩子当作普通的学生一样对待。

陈亢的这一次试探,发现孔子对待自己的孩子一如对待其他的学生,孔子的人生境界、品德修养很高尚。

南怀瑾先生讲过一个公案。民国时候有一个大居士去世,别人去探望其家属,就说:“您的父亲真了不起,做学问真好。”他的儿子就说:“我父亲也没有那么了不起,父亲主要能做到两件事。第一个叫视众生如子女,他把所有的人都视作子女,他觉得要好好地对待别人的孩子。第二件事叫视子女如众生,他对我们也跟对待别人差不多。”

“视子女如众生”就是“君子之远其子也”。对人一视同仁,没有过多的好恶,没有因为是自己的孩子而给予不同的待遇。要知道,分亲疏远近一定会带来更多的痛苦,会带来更多的失衡。一个人能够用什么样的心态去教别人的孩子,也尽量用同样的心态去教自己的孩子,这很了不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