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而学之:学习让我们变得更优秀(2/2)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遇到了困难,遇到了挫折,懂得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通过学习来找出路,这是孔子分的第三类人,这类人可以称作士。
第一类人是圣人,第二类人为君子,第三类人可称作士。说句不谦虚的话,我觉得自己属于“困而学之”一类。我小时候并不热爱学习,还认为上完大学就不用读书了。后来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不会教孩子、不会管公司,突然意识到自己所知欠缺太多,感觉什么都不会,迫切地想要找人学。
可是没有人帮得上忙,怎么办?我就只好找书来看。看了大量的书,发现很多问题都有解决方法,有些书上就有现成的办法,我很后悔读书读得晚了。
塔勒布在《黑天鹅》里分享过,一个人能够有读书这个行为,就代表着他有着最起码的谦虚,起码他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是自己不知道的。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一些人生活已经很困苦了,有那么多的烦恼,有时甚至觉得生无可恋、生不如死,尽管如此,但还是不想学习,这就是孔子认为的最下等的一类人。
孔子说的“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与这句话有呼应关系。上知(智)是生而知之的圣人,下愚是困而不学的人,这两种人很难被改变。上智已经达到极高境界了,很多事情他早就领悟了,自然思想坚定。下愚思维固化,再苦口婆心地劝导,他都不听。这个叫达克效应——越是无知的人,越不会知道自己无知,最终陷入无知的旋涡。
上智、下愚都难以改变,容易被改变的是中间两类,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
我们不要把自己当作圣人,也不要把自己当成愚人,应该努力地学习,通过读书、学习来让自己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