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求诸己:遇到问题从自己身上找原因(1/2)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这是人们引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句话。
“求诸己”,“诸”即“之于”。这句话可以译为“君子求之于己,小人求之于人”。
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遇到了任何问题,都会“求之于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找答案、找解决方法。小人遇到任何问题,总会第一时间在别人身上找原因、找答案、找解决方法。
为什么总要在别人身上努力?因为这种行为可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偏差。
比如一个妈妈自认为是好妈妈,她觉得自己小时候没好好上学,就把期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她费尽心力,希望能够把孩子培养起来,但她发现孩子的成绩并不好,考试总出错,甚至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对,因此大发雷霆。
这种行为就叫“求诸人”。我们都知道,骂孩子根本无助于孩子的学习,凡是有过被教育的经历的人,都有这种体会。
为什么这位妈妈还是要骂孩子呢?因为她自以为是个好妈妈,但孩子成绩却不好,这让她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让她很不舒服。为了让自己“好妈妈”的角色立得住,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些,她会将孩子学习不好的事情合理化,把责任推在孩子身上——她依然是个好妈妈,是孩子太不争气。
当妈妈说出“我是不是已经说过了应该怎么做,我跟你说了多少次……”的一瞬间,她的认知偏差就得到了矫正,她就能继续心安理得地处于“好妈妈”的位置上。
“求诸人”太简单了,只需要把责任转嫁出去,然后就能心安理得了,但这根本不会让事情出现好的改变。
“求诸己”很难,但只有“求诸己”才能真正找到事情的解决方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