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樊登讲论语:先进(精装版) > 宪问第十四

宪问第十四(2/2)

目录

原宪说:“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

“克”指争强好胜,“伐”指自吹自擂,“怨”指牢骚过盛,“欲”指欲望兴盛。

如果避免以上的情况,就算是仁吗?

这其实是原宪自道。他在说他自己,他努力的目标就是不克、不伐、不怨、不欲。

孔子说,能够做到这四点的确很不容易,但不知道能不能称为仁。

孔子从不轻易地给仁下定义,不会给某一种表现贴上仁的标签。为什么“克、伐、怨、欲不行”,还是达不到仁?在《梁漱溟先生讲孔孟》中,梁漱溟先生说,孔子有一种与他的学生非常不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找”。他不找,不努力克制,保持一种自然的状态。

“克、伐、怨、欲不行”,很明显是憋着一股劲的,一个人要不断地提醒自己、约束自己,才能达到这种状态。这种状态,没有达到我们修炼的目标——“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不必每天提醒自己“克、伐、怨、欲不行”,只需要随心所欲而不越规矩地过好每一天,而这样的状态才算是接近了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