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不及门:被遗忘的老师(1/2)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这句话很有名,是孔子在晚年所发出的感慨。
在解释这句话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绝粮于陈蔡”这个典故。孔子游历于陈国、蔡国的时候,遇上战乱,跟着他一块儿游历的学生都饿得起不来身了,孔子这时候还在弹琴。子路问孔子:“君子也这么穷吗?”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穷途末路时,尚能坚守节操;小人遇到困难时,可能就会胡作非为了。
孔子和学生一路上受了太多的苦,而人们在共同经历磨难后,感情通常会很深。
我们与自己的老师,往往是非常顺利地度过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春节回老家,能专程去看望老师的人,就算很尊师重道了。很多人都做不到,我自己也很难做到。但如果老师和学生共同经历过苦难,一块儿从战火中走出来,互相帮扶,出生入死,所有人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理想奋斗,甚至可能有同伴不幸丧失了生命……这一段岁月就刻骨铭心了。
“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很有可能是孔子在他去世前两三年说的。他说:“当年跟随我在陈国、蔡国经历过苦难的那些人,现在都已经不来看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