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心理学(2/2)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现设有1个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研究中心(辽宁省儿童青少年健康人格评定与培养协同创新中心、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和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5个研究基地(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心理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大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2个研究所(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所、学习心理研究所)。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现有心理学(师范)和应用心理学(师范)两个本科专业;心理学(师范)和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在辽宁省均列入一批本科B段录取。心理学(师范)专业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和辽宁省示范性本科教育专业,其教师团体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10),发展心理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6)。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现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3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和应用心理学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术研究力量强劲。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现有教工41人,专业教师3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9人,讲师12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31人;教辅人员8人;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30人,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青年教师13人。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获得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其教师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全国优秀教材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辽宁省政府授予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3项(连续三届)、辽宁省攀登学者(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普通高校学术带头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于2017年9月成立。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始建于1954年,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传鼎先生、郝德元先生等是心理学科的奠基人。1956年成立心理学教研组,众多心理学前辈共同培养了大量人才,为心理学专业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4年获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招收第一届心理学本科生;2000年4月成立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2007年获批“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9年“心理学”专业获批北京市特色专业,2018年获批并招收第一届师范本科生。
心理学院现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市重点学科、“学习与认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妇女儿童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市性健康教育基地”以及“心理学教学实验中心”等平台。下设“基础心理学”“脑发育与心理发展”“脑认知与教育心理”和“应用心理学”4个研究所。“心理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档(前20%—30%)。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扎实、年龄结构合理、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优秀教学科研团队。现有专职教师38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5人、讲师8人;北京市特聘教授1人,外籍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11名,硕士生导师23名。专任教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方平教授任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劲教授任中国心理学会秘书长。学院教师中有北京市优秀教师1名,北京市优秀党员1名,首批青年北京学者1名,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1名,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获得者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