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讲 语言是文章的衣裳 文章语言的三个标准(2/2)
文章中的动词用得好,文章就会生动、形象、有力,或庄或谐,或雅或俗,都有奇效。;若问我的膏药,……内则调元补气,养荣卫,开胃口,宁神定魂,去寒去暑,化食化痰;外则和血脉,舒筋骨,去死生新,去风散毒。其效如神,贴过便知。
这是《红楼梦》中王道士吹嘘自己膏药的一段话,全是动宾结构,而且动词与宾语的比例几乎达到一比一,生动、灰谐扑面而来。
bsp;文章像画一样,有黑白和彩色之分。公文、法律文件这种消极修辞的文字,就是黑白的画,而文学作品就是彩色的画。文章所以多彩,关键是用好形容词。
形容词常和名词、动词连用。本来最简单的动宾结构就能说明一个事物,如果再加上形容的手法就更加魅力无穷,更好看,更生动,内涵更加丰富。比如说,“他走在路上”,这话已经说清楚了;“他愉快地走在路上”,更生动。“她笑了”,可以;“她笑得像一朵花一样”,就会更生动。显然,稍加形容就立见光彩。
无论是客观形态,还是人的心理,都是非常复杂的。比如“笑”,就有微笑、大笑、苦笑、窃笑、嬉笑,等等;怒,有大怒、震怒、恼怒、愠怒,等等。形容词的作用与名词、动词不同,它更强调主观色彩。作者想让你注意哪里,他就把哪里单拎出来形容一下。所以,形容词最能体现作者的心理,也最能煽动读者的情绪。
一篇文章全用名词是写不出来的,只用名词和动词勉强可以,但不可能生动,也不美,特别是少了情感的美。只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三者结合才能动起来,美起来,才能达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和共鸣。
除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以外,还有一种词,叫做合成词。
词里面包括单纯的词,比如江、海、山、沙发、秋千等;还包括合成词,比如天地、邮局、学习,这都有固定的概念。单纯的词和组合的词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时候我们还需要视情况合成一个词,用一个或者几个辅助的字,与一个主要的字结合起来,它实际上已是一个词组。然后用这个词组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感情。运用了合成词后,文章自然就容量大,而且干净生动。bsp;这是我写林则徐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当我以十二分的虔诚拜读文物柜中的这些手稿时,顿生一种仰望泰山、遥对长城的肃然之敬,不觉想起了什么……”
你看“拜读”“仰望”“遥对”,这些都是合成词。“拜读”,他读这个东西有一种崇拜的感觉,修饰这个“读”;“仰望”,仰着头看,有一种尊敬的感觉。
再看nbsp; 大家便准备上车走路。但那玩蛇的汉子却拦住路不肯放行,说少给也行,又突然将夹在腋下的竹盘一翻,那蒙在布里本来蜷成盘状的蛇突然人立前身,探头吐信,咄咄逼人。
这里的“人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蛇伸直了自己的身子,像人一样直立起来,用“人”来修饰这个“立”,就是用一个副词修饰一个动词。这就是合成词了。
文章的语言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我们这里只就词汇而言,因为这是最基本的,其他还有修辞、句式、风格等等,还是要靠多读、多背、多写才能最终掌握文章语言的艺术,写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