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庐陵王东山再起(2/2)
第二,李显跟武家的人没有仇。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武承嗣、武三思等武家子弟反复陷害李旦,李旦也算是九死一生。如果他以后当皇帝,肯定不会轻饶武家子弟。李显就不一样了。他被贬是武则天做出的决定,与武家子弟无关;贬往房州之后,他又一直待在那个地方,跟洛阳缺乏联系,这么多年远离名利场,和武家子弟没有直接的冲突。所以他当皇帝,对武家子弟的威胁不大。武则天让儿子继承自己的皇位,并不意味着她不惦记娘家人,自己就姓武啊,她希望百年之后武家人依旧能够有相当的势力。那当然是选择李显更有保证一些。
第三,李显更有可能对武则天感恩戴德。在武周时期,李旦一直是皇嗣,如果立他为太子,属于顺理成章,不足为奇。李显就不一样了。他被废掉之后待遇一直很低,被淘汰了也没看到复活机制,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哪一天可以东山再起,现在武则天把他重新立为太子,对他而言真是一步登天,他当然会感恩戴德。这一点,武则天和张易之兄弟以及吉顼的想法是一样的,有私心。出于这三个原因,武则天立李显为皇太子了。
可事情总是复杂的。复立李显之后,武则天并没有完全摆脱心中的矛盾。她已经认可了李姓做皇帝,将来恢复李唐政权;但在同时,她又不愿意让自己毕生奋斗的心血付之东流,她还想让武家享有她称帝期间已经享有的一切权力。怎么办呢?武则天采取了两个措施。
第一,抬高武氏子弟的地位,授予他们军政要职,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人事安排。武家子弟中两个人出任宰相,另外还有四个人分别掌握着并州、洛阳和长安的军事大权,兵马得捏在自己人手里。
第二,弥合李武两家的矛盾。圣历二年(699年)腊月,武则天赐太子李显姓武氏,本来就是一家人嘛。同年六月,又命李显、李旦、太平公主与武三思等武家子弟盟誓,告天地于明堂,发誓彼此永远互帮互扶、和睦相处,这个誓文还被铭刻在铁券上,希望他们能够永远执行。
久视元年(700年)十月,武则天宣布恢复李唐王朝使用的夏历。走到这一步,天下人都明白了,武则天确实是要放弃自己的大周朝了。什么时候恢复李唐,就看武则天能活到多大岁数了。
到此为止,武周王朝的两大问题,酷吏问题和立嗣问题都解决了,武周王朝完全走上正轨,武则天总算可以松一口气,像其他这个岁数的老年人一样颐养天年了。心境轻松的武则天会用怎样的方式来谱写自己的晚年乐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