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宗室联反(2/2)
但是,就在他们即将迈向关键的第三步—起兵的时候,出事了。出了什么事呢?有人告密了。告密的人正是韩王李元嘉的侄子李蔼。李蔼也是这次宗室谋划政变的一个核心人物,什么事都没瞒过他,他曾经跟李贞说过,只要四方一起响应,肯定能够成功。可是真到了关键时刻,李蔼害怕了,他一想到起兵失败的后果,就不寒而栗。一旦失败,武则天会怎么对待他们呢?是剥皮还是抽筋?结果是越想越害怕,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李蔼做了一件背信弃义的事情,把宗室起兵的计划全盘报告给了武则天。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李蔼这么一告密,宗室可就麻烦了。他们约定的起事时间还没有到,准备工作也没有做好,怎么办呢?越王李贞的儿子博州刺史李冲觉得事情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自己就先行动起来了。垂拱四年(688年)八月十七日,李冲就在准备不充分、跟其他宗室也没沟通好的情况下,率领五千人马在博州起兵了。博州就是现在的山东聊城,他想打过黄河,可还没到黄河边,就在博州下属的武水县遇到了顽强的抵抗。武水县令本来是李冲的下属,可他觉得李冲造反,这是跟国家作对,不能与之同流合污,于是就把城门给关起来了,闭门拒守。李冲没有办法,只有打了。当时正刮南风,李冲想顺风点火,火攻南门,等南门被烧坏之后,五千人马蜂拥而入,这城不就拿下来了吗?可也不知道是天意还是巧合,刚刚还刮南风呢,火一点着,突然又变成刮北风了,没烧到城门,反而把自己人给点着了。整个队伍全乱了,更重要的是人心也散了。给李冲带兵负责攻城的将领董玄寂说:“琅邪王与国家交战,这是造反呀。”李冲一听他这么动摇军心,气坏了,马上把他给杀了。这一杀不要紧,招募来的五千人马呼啦一下子跑得差不多了,李冲几乎成了光杆司令,就剩下几个家僮、奴仆跟着他。
李冲一看大势已去,只好返回博州。博州城的守门人一看这位落魄王爷带着残兵败将垂头丧气地回来,觉得这真是天降富贵,正好拿他的人头向朝廷邀功请赏,一刀下去就结束了李冲的性命。此时距起兵只有七日,武则天派来的镇压部队还没有到,李冲已经命丧黄泉了。
李冲失败了,其他诸王怎么样了呢?李冲起兵之前,曾经派人分报诸王,告诉他们自己已经起兵了,希望他们接到信后也立刻起兵接应,共取东都。但是我们知道,古代通信系统不发达,诸王得到消息的时间相差很大,而且都还没准备好,一接到消息都慌了神,谁都不敢动。只有李冲的父亲越王李贞,因为是父子之亲嘛,不得不硬着头皮帮忙,他就在当刺史的豫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汝州起兵了。可是李贞起兵的时候已经是八月二十五日了,他们刚刚打下一个小城上蔡,李冲败亡的消息就传过来了,而且,武则天也派出了十万大军前来镇压,李贞只有五千兵马,两军相差如此悬殊,这不是以卵击石吗?所以他第一个反应就是把自己绑了,去洛阳宫向武则天请罪。正在这时,他手下的一个县令带了两千兵马赶来帮忙,李贞一看这支人马又来了精神,又不想投降了。要说他这人也真不大聪明,五千人的时候,他嫌人少,现在增加两千人,他就觉得人挺够用了,接着跟朝廷打吧。他封锁了李冲失败的消息,声称李冲已经攻破数州,拥兵二十万,正赶来会合。
怎么打呢?李贞的策略就是关起豫州城来,在这儿守城。他的人马不是加起来有七千吗?为了鼓舞士气,他一下子任命了五百多个官儿,其余的战士也都戴上了避兵符,相当于护身符,说只要戴着这符,就刀枪不入,他还找了一帮道士和尚念经作法,祈求神灵庇佑,说只要他们一念,敌人就打不进来了。可是避兵符也好,道士念咒也好,一遇到真刀真枪,马上就失灵了,战士一看,还是该死的死、该伤的伤啊!所以,没有人再信李贞的话了。豫州城的老百姓,还有他的七千士兵,纷纷弃城逃跑。眼看回天无力,李贞的左右对他说:“王岂能坐待戮辱!”李贞长叹一声,和妻子、儿女、女婿一同自杀,从起兵到失败,前后不过十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