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费解的遗诏(2/2)
第三,唐高宗还是信任武则天的。武则天的行政能力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检验,唐高宗非常佩服。他曾说:“比来天后事条,深有益于政。”(《册府元龟》卷八四)另外,唐高宗还是笃信一个女人是不可能独立成事的。按照当时的说法,女人只能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因此,武则天的权力再大,最后还得回归到儿子手里。
就这样,《大帝遗诏》保留了武则天的一部分权力。不过真要行使这份权力,武则天还面临一个难题:这个遗嘱赋予了武则天权力,但是并没有明确武则天应该如何行使权力。也许在唐高宗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事需要咨询武则天应该由新皇帝自己判断,把武则天置于最高级顾问的地位。这实际也是唐高宗对武则天揽权的一种限制。真是至亲至疏夫妻啊。
武则天看了这个遗嘱会有什么感觉啊?我想武则天会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她喜的是唐高宗在最后时刻还给她一部分权力,让她还可以名正言顺地继续参政;惧的是怕用不好这个权力。武则天心目中的权力显然不仅仅是顾问权。怎样利用好这份遗嘱呢?有一个人出来帮忙了,谁呢?裴炎。裴炎是唐高宗任命的顾命大臣。而高宗死后,唐朝的最高权力实际上出现了三足鼎立的态势:新皇帝李哲、武则天、裴炎。各人都有一定的权力。其中,李哲和武则天的权力处于主导地位,而裴炎,只能选择一方去投靠。裴炎选择了武则天。他帮武则天解决了遗嘱留下来的难题。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七日,也就是高宗死后第三天,裴炎上奏,说现在嗣皇帝尚未正式受册为帝,还没有权力发号施令,所以宰相有什么事应该禀报天后,由天后下令执行。这个上奏突破了遗诏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的限制,要求天后全面主持工作,把皇帝给晾到一边去了!
裴炎为什么要这么做啊?我想,首先,裴炎虽然不是武则天的心腹,但是他处理李贤谋反案后就受到武后赏识,双方关系颇为密切,而对新皇帝李哲的无能,裴炎也知道得清清楚楚。两者之间相互权衡,裴炎宁可拥护武则天。其次,裴炎有自己心目中的皇帝人选,他也想利用武则天实现自己的愿望。那么裴炎想让谁当皇帝呢?我们以后再说。反正现在裴炎是高宗指定的唯一顾命大臣,他的话自然是一言九鼎,没人反对。
就这样,武则天通过和裴炎的交易,终于得到了单独处分政务的权力,当然,这个权力是有时间限制的。最初裴炎说新皇帝尚未受册封,所以应该由天后发布命令;可是几日后,李哲正式受册为帝,武则天和裴炎又说,新皇帝守丧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应该由武则天以太后的身份发布命令。那么皇帝要守丧多长时间呢?前面说过,皇帝守丧是“以日代月”,只需短短的二十七天。
二十七天后可就是历史新的一页了,大唐帝国再次进入高层权力斗争的前夜。老谋深算的武则天会乖乖交出手中的权力吗?毫无政治斗争经验的新皇帝又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