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乱第三十四(2/2)
岐伯说:“疾病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治疗的方法自然也有相应的法则。了解这些规律和法则,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黄帝说:“你说得对,我想听你详细解释一下。”
岐伯继续说:“对于气乱于心的病人,我们可以针刺他们的手少阴心经的输穴神门和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大陵;对于气乱于肺的病人,我们可以针刺他们的手太阴肺经的荥穴鱼际和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太溪;对于气乱于肠胃的病人,我们可以针刺他们的足太阴脾经的输穴太白和足阳明胃经的输穴陷谷,如果还没有痊愈,可以再针刺足三里穴;对于气乱于头的病人,我们可以针刺他们的足太阳**经的天柱穴和大杼穴,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以再针刺足太阳**经的荥穴通谷和输穴束骨;对于气乱于四肢的病人,我们首先要在相应的血脉上放血以排出淤血,然后根据病情是在上肢还是下肢,分别针刺手阳明大肠经的荥穴二间、输穴三间和手少阳三焦经的荥穴液门、输穴中渚,或者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内庭、输穴陷谷和足少阳胆经的荥穴侠溪、输穴足临泣。”
黄帝又问:“那么补泻的手法应该如何运用呢?”
岐伯回答说:“进针和出针都要缓慢的手法叫做导气,补泻的手法并没有固定的形式,这叫做同精。我们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上述的五种气乱并不是由于邪气过盛或正气不足引起的,而是由于气机逆乱导致的。”
黄帝听后非常满意地说:“你讲解得非常清楚明白,这些道理既正确又实用。请你把它们刻在玉版上吧!我们就把这篇文章命名为《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