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一读就懂的黄帝内经 > 海论第三十三

海论第三十三(2/2)

目录

岐伯回答说:“胃是消化食物和吸收水分的地方,能生化气血,所以被称为水谷之海。它的输注要穴在上部是气冲穴,下部是足三里穴。冲脉能灌注全身脏器和阴阳诸脉,因此被称为十二经之海。它的输注要穴在上部是大杼穴,下部是上巨虚和下巨虚穴。膻中是宗气聚集的地方,所以被称为气海。它的输注要穴在上部是哑门穴和大椎穴,在前部是人迎穴。脑髓充盈,所以脑被称为髓海。它的输注要穴在上部是百会穴,下部是风府穴。”

黄帝接着问:“这四海在什么情况下算是正常,什么情况下算是反常呢?怎么做才能促进健康,怎么做会对健康有害呢?”

岐伯回答说:“如果四海运行平稳顺畅就是正常状态;如果运行紊乱不畅就是反常状态。懂得调节四海的运行就能促进健康;不懂得调节就会对健康有害。”

黄帝又问:“那么四海的平稳顺畅和紊乱不畅各有什么表现呢?”

岐伯说:“气海邪气过盛的人会胸闷、呼吸急促、脸色发红;气海不足的人则会呼吸短浅、说话无力。血海邪气过盛的人会感觉身体发胀、郁闷不舒服但又感觉不到具体病痛;血海不足的人则会感觉身体轻飘飘的、意志消沉也感觉不到具体病痛。水谷之海邪气过盛的人会腹胀;水谷之海不足的人即使很饿也没食欲。髓海邪气过盛的人会狂躁不安、举止失常但动作轻巧敏捷;髓海不足的人则会目眩、耳鸣、头晕、腿软、疲乏无力且嗜睡。”

黄帝说:“我明白了四海的正常和反常表现那么如何调节它们的运行呢?”

岐伯说:“要明确掌握四海各自腧穴的位置通过它们来调节四海的过盛或不足补虚泻实不要违背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按照这个原则调理就能使病人恢复健康;违背这个原则就会导致病情加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