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一读就懂的黄帝内经 >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2/2)

目录

如果脾气虚少,人就会梦到饮食不足而腹饿口渴,如果遇到脾脏所主的长夏季节或逢戊己日的土旺之时,就会梦到建造房屋。

以上种种梦境都是由五脏之气虚少所引发的,因为病人阳气有余而阴气不足,在治疗时要综合五脏之症,协调阴阳之气,审察十二经脉的表里虚实。

诊法中包含五度,五度就是揆度人体的脉度、脏度、肉度、筋度和腧度。在完全掌握了脉、脏、肉、筋、腧的阴阳虚实之后,就能全面掌握病人的病情。脉动出现异常时,如果耗散阴气,就会使阳气过于亢盛;在脉象虚弱不显时,诊断就没有常法可从。诊治疾病时,要对病人社会地位的尊卑高低、疾病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如果不能完全领悟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医术就不能达到高深的境界;如果不能辨察阴阳之气的逆顺变化,诊病时就会倒行逆施。偏于补阴,阳气就会受到伤伐;偏于补阳,阴气就会受到损耗。不明白阴阳平衡的道理,就不能准确诊察病情。将这些错误方法传给后世,荒谬的理论就会暴露无遗。

地气虚弱,天之阳气就会离衰绝;天气盛,地之阴气就会不足。能使阴阳互济交通,这是修养极高的医生所能做到的。阴阳之气互济交通,是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所以,圣人诊治疾病时,诊脉要掌握阴阳先后的规律,参考《奇恒》所载的六十首诊法辨别正常和异常,并把诊察所得的各种细微征象综合起来,探求阴阳盛衰的变化规律,揭示五脏病情,作出中肯的结论,并根据虚实纲要来确定测度脉、脏、肉、筋、腧的阴阳虚实的标准,掌握了这些,就能诊治疾病了。

所以切其阴而不能了解其阳,这种诊法是不能行于世上的;切其阳而不能了解其阴,这样的医术也不算高明。知道左而不知右,知道右而不知道左,知道上而不知道下,知道先而不知道后,这样的医生其医道不会长久。既要知道坏的,也要知道好的;既要知道有病的,也要知道没病的;既要知道高的,也要知道下的;既要知道坐,也要知道起;既要知道行,也要知道止。这样就能做到有条不紊,诊断的方法才算完备,也才能永无过失。

举其有余的一面,就得知道其不足的一面,考虑到病人的上下各部,诊断就可穷究其理。例如形弱气虚的,必死;形气有余而脉气不足的,必死;脉气有余而形气不足的,可以得生。

因此,诊病有一定的大法,医生应该起坐有准则,举动有规律,头脑灵活,而且一定要冷静地上下观察,来分辨四时八节的邪气,辨别邪气侵犯于五脏的哪一脏;触按脉息的动静,诊察尺部皮肤的滑涩寒温情况;观察病人大小便的变化,参合病态,以测知是逆是顺,同时也能知道疾病名称,这样诊视疾病,可以达到十全的效果,也不会违背人情。所以,诊病的时候,无论是观察病人的呼吸,还是观察病人的神色,都不会失去条理。医理极高明了,就能长久无过失。如果不知道这些道理,违背了法则,乱谈病情,妄下结论,就不符合治病救人的医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