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一读就懂的黄帝内经 >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2/2)

目录

**之脉的问题会导致腰痛,疼痛时出汗,出汗后想喝水,喝水后想小便。医生应在阳矫申脉穴之上、足太阳郄中穴之下五寸的承筋穴处针刺三次,排出恶血。

飞扬之脉的问题会使人腰痛,痛处肿胀,严重时还会感到悲伤和恐惧。医生应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交会的地方进行针刺。

昌阳之脉的问题会导致腰痛,并牵扯到胸膺部,使人视物昏花。严重时还会导致腰背反折、舌短卷曲、无法言语。医生应在内踝上大筋之前、足太阴经之后的复溜穴针刺两次。

散脉的问题会使人腰痛并发热,心烦意乱,腰部像有横木阻塞。严重时还会导致遗尿。医生应在膝前外侧骨肉分间的巨虚上廉和巨虚下廉进行针刺,针刺青筋缠束的脉络三次。

肉里之脉的问题会使人腰痛得无法咳嗽,一咳嗽筋脉就挛急。医生应在太阳经外侧、少阳经绝骨之端后方的穴位针刺两次。

如果腰痛牵连到脊背和头部,使人头晕目眩、像要跌倒,医生应在足太阳经的委中穴进行针刺出血。

对于腰痛的治疗,还要根据具体症状来针刺不同的经络。例如,腰痛而发寒的病人,应针刺足太阳经和足阳明经;燥热的病人,应针刺足厥阴经;腰痛无法俯仰的病人,应针刺足少阳经;内热而气喘的病人,应针刺足少阴经并刺委中穴出血。

腰痛的治疗还要考虑到身体的其他症状。例如,腰痛伴有上半身发寒、头部僵直的病人,应针刺足阳明经;上半身燥热的病人,应针刺足太阴经;体内燥热又气喘的病人,应针刺足少阴经。大便不利的病人,也要针刺足少阴经;少腹胀满的病人,应针刺足厥阴经;腰痛如折、无法俯仰和举动的病人,应针刺足太阳经;腰痛牵扯到脊骨内侧的病人,应针刺足少阴经。

对于腰际疼痛牵扯到少腹和季胁之下、无法后仰的病人,医生应针刺腰尻交处的下骼穴。针刺的次数要根据月亮的盈亏来计算,针刺后就能立即见效。针刺时还要注意,如果疼痛在身体的左侧,就针刺右侧的穴位;如果疼痛在身体的右侧,就针刺左侧的穴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