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一读就懂的黄帝内经 > 疟论篇第三十五

疟论篇第三十五(2/2)

目录

黄帝继续问:有的疟疾隔两天或几天就发作一次、发作时有的病人口渴、有的病人不渴、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解释说:疟疾之所以隔几天才发作一次、是因为邪气和卫气在风府相会的时间不同、有时它们不能相合而一同出于阳分、所以疾病会停休几天才发作。至于疟疾发作时病人口渴或不渴的差异、则是因为阴阳更替相胜的程度有轻重之别。

黄帝问道:医经上说夏季如果被暑邪所伤、则秋季一定会得疟疾。但是现在有的疟疾并非如此、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回答说:夏季被暑邪所伤、则秋季一定会得疟疾、这是与四时发病规律相符合的情况。至于那些形征不同的疟疾、则是因为它们与四时发病规律不符。例如发于秋季的疟疾寒冷较重、发于冬季的则寒冷较轻、发于春季的怕风、发于夏季的多汗。

黄帝继续问:温疟和寒疟的邪气都停留在哪里?伏藏在哪一脏呢?

岐伯回答说:温疟是因为冬季感受了风寒之邪、邪气深入骨髓之中。到了春季阳气生发之时、如果邪气不能自行外出、再遇到暑热之邪的侵袭、就会使人脑髓消减、肌肉消瘦、腠理开泄。这时如果过度劳累、邪气就会乘虚与汗液一同外出。由于这种病的邪气潜藏于肾脏、所以发作时邪气是自内出于外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阴气先虚而阳气偏盛、阳盛就会发热、热极而衰后邪气又入于阴分。由于邪气入于阴分、则阳气又虚、阳气虚就会发冷。所以这种病是先热后寒、名叫温疟。

黄帝又问:瘅疟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瘅疟是因为肺脏一直有热邪蕴积、导致肺气壅盛、气逆而上冲、使得胸中气实而不能发泄于外。适逢劳累之后、腠理开张、风寒之邪就会乘虚侵入皮肤之内、肌肉之间而发病。发病时、阳气偏盛而不见衰减、所以患者只发热而不感到寒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邪气没有深入到阴分、所以只表现出发热的症状而不感到寒冷。这种病的邪气内藏于心脏、外留于肌肉之间、能使人肌肉消瘦、所以被命名为瘅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