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别论篇第七(1/2)
黄帝问道:人常说四经十二从,这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岐伯解释道:四经,是与四季变化相对应的四种正常脉象。而十二从,则是与十二个月份相对应的十二经脉。我们的脉象有阴阳之分,只要了解了阳脉的特点,阴脉的特点也就自然明白了;反过来,知道了阴脉,阳脉也就清楚了。
阳脉主要有五种表现,春天是微弦脉,夏天是微钩脉,长夏是微缓脉,秋天是微毛脉,冬天是微石脉。因为每个季节都对应着五脏,所以五时配合五脏,共有二十五种阳脉。而阴脉,就是没有胃气的脉象,我们称之为真脏脉。真脏脉意味着胃气已经严重衰弱,一旦这种脉象出现,病人的生命就岌岌可危了。相反,阳脉是有胃气的健康脉象。通过检查阳脉,我们可以判断疾病的部位;而通过检查真脏脉,我们可以预测病人的死期。
要了解三阳经脉的情况,我们可以触摸结喉两旁的人迎穴;要了解三阴经脉的情况,则可以触摸手鱼际后的寸口。健康人的脉象在这两个地方是一致的。通过辨识有胃气的阳脉,我们可以了解时令气候与疾病的关系,从而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而通过辨识真脏脉,我们可以判断病人的生死存亡。所以,诊脉时应该非常小心,仔细辨别阴脉和阳脉,这样才不会犹豫不决,无法下结论。
关于脉象的阴阳属性,可以这样理解:脉去向为阴,脉来向为阳;脉静为阴,脉动为阳;脉慢为阴,脉快为阳。
如果出现真脏脉,比如肝脉来时像一线悬吊,细软无力,或者像急促而坚硬的弹石,那病人可能十八天后就会离世;心脉来时像孤悬的断索,那病人九天后可能就不行了;肺脉来时也像孤悬的断索,那病人十二天后可能会离世;肾脉来时同样孤悬断绝,那病人七天后有生命危险;脾脉来时若孤悬断绝,那病人四天后就可能离世。
一般来说,肠胃有病会影响心脾,病人往往难以启齿,特别是女性,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的情况。如果时间久了,病情恶化,可能会变成“风消”,身体逐渐消瘦;或者变成“息贲”,呼吸短促,气逆上冲,那就很难治好了。
太阳经有病时,会出现发热恶寒等症状,或者下肢浮肿,两脚酸软无力、发冷,小腿肚酸痛。如果时间久了,病情恶化,会导致皮肤干燥,或者引发颓疝。
少阳经有病时,生发之气会减弱,容易患上咳嗽和泄泻。时间久了,病情恶化,会出现心虚掣痛,或者吃不下饭、膈塞不通等症状。
阳明与厥阴发生病变时,主要症状是惊骇背痛,经常嗳气、呵欠,这种病叫风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