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家贸易对象(1/2)
从李振华的办公室出来,林默手里紧紧攥着那份关于军工外贸试点资格的批复文件。
薄薄的几页纸不仅是对红星厂过去一年成绩的肯定,更是一把打开全新局面的钥匙。
一个能让红星厂乃至国家获得大量外汇,加速技术迭代的绝佳机会。
他没有丝毫耽搁,直接来到秦老的家中。
“呦,林默,怎么有空来我这里了?”
“今天天气不错,没和小余多逛逛?”看着林默,正在伏案研究一份技术资料的秦老闻言,抬起头调侃道。
他可是知道这两天林默和高余几乎是形影不离,出双入对,两个人的感情升温很快。
“您这话说的,该工作时要工作。”
林默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把手里的文件递过去。
“秦老,好消息!咱们申请的外贸资格,已经正式批下来了!首批三家试点单位,就有我们红星所!”
秦老一听,猛地接过文件快速浏览起来。
当他看清上面的批复内容和鲜红的印章时,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连声道:
“好!好啊!这可真是及时雨!”
“有了这个资格,我们很多想法就能更快实现了!”
激动过后,秦老很快冷静下来,他推了推眼镜,看向林默,目光中带着询问:
“林默,资格是拿到了,但具体怎么操作,你心里有谱了吗?我们……主要卖些什么产品?这些问题得提前想好。”
这是一个核心问题。
军工外贸,卖什么,不卖什么,尺度拿捏至关重要。
林默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
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京都冬日略显萧瑟的街景,大手一挥,语气斩钉截铁:
“卖!只要价钱合适,做好必要的技术和性能限制,我们目前能拿得出手的,都可以谈!
“没什么东西不是不可以卖的!”
有后世卖蘑菇蛋的事件打底,林默现在做起来也是轻车熟路,丝毫不保守。
“都可以谈?”
秦老微微一惊,有些不确定地追问。
“包括……我们最新的‘启明星’微光夜视仪?还有‘天眼’无人机和那套实时图像传输系统?”
“这些可都是咱们压箱底的技术啊!”
尤其是那套刚刚取得突破的实时图像传输系统。
在秦老看来,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信息化装备雏形,其潜在军事价值无可估量。
更是突破了国际尖端。
林默转过身,面对秦老,眼神笃定:
“秦老,我明白您的顾虑。”
“但是您可以换一个角度想一想,我们卖出去的,完全可以是在我们现有基础上简化或者进行限制的。”
他具体解释道:“比如微光夜视仪,我们可以提供有效观测距离300米的基础型号,而不是我们自用的500米改进型。”
“比如天眼无人机,可以限制其控制距离和续航时间,搭载的摄像机分辨率也可以适当降低,至于那套实时传输系统……”
林默笑了笑,语气带着一种超越时代的从容:
“我们现在这套系统,在您看来是突破,但是在我看来,它还非常原始和残缺。”
“信号延迟,传输距离,图像压缩算法,抗干扰能力……这些方面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只要我们有持续的资金投入,我完全有信心在短时间内开发出性能远超现在这套系统的完整版,甚至‘二代,三代’产品。”
“在这样的情况下,用这套即将被迭代的初级版本,去换取宝贵的研发资金和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何乐而不为呢?”
他进一步阐述其战略意义:“通过外贸,我们不仅能获得资金,还能在实际应用中获得宝贵的反馈,发现我们自身未曾注意到的问题。”
“而且,将我们的标准和技术输出到潜在市场,本身就是一种深远的影响力布局。”
“最重要的是,只要我们自身的研发迭代速度足够快,我们卖出去的,就永远是我们即将淘汰或者已经落后的技术。”
“用技术换时间,换空间,换资源,这笔买卖,划算!”
秦老听着林默这番逻辑清晰的分析,脸上的惊讶和疑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认同。
他回想起林默在过去一年里,如同变魔术般拿出的一项项惊人成果……
这个年轻人的眼光和技术储备,确实不能以常理度之。
他既然敢卖,必然有他的底气和后续手段。
“嗯……你说得对。”
秦老缓缓点头,笑呵呵的说道“是我有些固步自封了。”
“你说的不错,技术是不断进步的,抱着现有的东西当宝贝,反而会阻碍我们向前走。”
“用即将过时的技术换取发展的动力,这个思路,我支持!”
方向定下,接下来就是具体的目标市场分析了。
林默和秦老铺开一张世界地图,目光主要聚焦在两大区域:
中东和非洲。
中东地区,在林默的前世记忆和当前认知中,这都是一块流淌着“黑色黄金”和充斥着冲突的土地。
80年代初,虽然席卷整个地区的风暴尚未完全成型,但暗流已然汹涌起来,
两伊战争已经爆发,伊拉克和伊朗这两个地区强国正陷入惨烈的消耗战,对各类武器装备,尤其是性价比高,易于操作,能有效打击对方人员和装备的武器,需求极为迫切。
双方的石油收入可以为军购提供了资金保障。
可以说是最好的服务对象。
除此之外阿以冲突也是持续不断,以国与周边阿拉伯国家关系紧张,军备竞赛激烈。
阿拉伯国家迫切需要能够应对以国装甲优势和空中优势的武器。
比如先进的反坦克武器,便携式防空导弹……以及能够提升单兵和小队作战能力的装备。
林默用手指敲打着地图上的中东区域,眼神锐利:
“根据我的判断,这里是未来几十年军火贸易的黄金市场。”
“只要我们能在此时切入,凭借我们产品独特的性价比和技术特点,站稳脚跟,以后绝对能吃上肥肉!”
看着林默的指向,即使不是很懂边缘局势的秦老,也能明白他的意思。
说着,林默目光看向另一边。
相对于中东地区,非洲则呈现出另一种态势。
这里国家众多,政局相对不稳定,局部冲突和边境摩擦频繁,经济基础普遍薄弱,但资源非常丰富。
“非洲国家的普遍特点是国防预算有限,强调武器的实用性,可靠性和低廉的价格,对于操作和维护的简便性要求很高……”
“恰恰我们红星厂的63式改进部件,“红箭—1”火箭筒这类价格适中,皮实耐用、培训周期短的武器,在这里可能比一些昂贵的高精尖装备更有市场。”
林默有条不紊的说道。
“中东是大鱼,但水也深,竞争激烈,我们初来乍到,需要谨慎一点,不能惊扰到其他两个大国。”
林默分析道,“非洲市场,虽然单笔订单金额可能不如中东,但国家多,需求多样,可以作为我们练兵和积累经验的地方,而且一旦建立起渠道,后续潜力也不小。”
林默虽然倾向于中东的长远利益,但理智告诉他,需要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和试水的过程。
“你说得对。”
听着林默的分析,秦老点点头。
“不过眼下,倒是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从非洲开始,小试牛刀。”林默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似乎想起了什么。
“哦?什么机会?”秦老好奇地问。
林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了看手表,说道:
“秦老,我下午要去一个地方,见一个人。”
“如果顺利,或许我们的第一笔外贸订单,很快就会有着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