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不合理中的合理(1/2)
汉军至少在尉氏(县)周边集结了两万人马。
而且根据斥候所探,后续增援还在陆续赶来。
这个兵力数量。
毫无疑问就是麋威的主力所在了。
曹洪在北上的路上,曾经无数次构想过双方主力对决的战场。
一开始是汝阴。
汝阴全境收复之后是陈郡。
当去陈郡的道路被暂时阻挡之后,又换成了许昌。
可当许昌也顺利解围之后,他就开始有些迷惘了。
麋威到底打算在哪个地方亮剑,跟他堂堂正正地打一场主力决战?
陈留还是东郡?
或者对方压根就不打算决战。
只要将他曹洪的人马成功从淮南战场给拉回来,就算达成目标?
曹洪为此辗转反侧了好些夜晚。
哪怕一路上接连克捷,也不曾放松丝毫。
因为他这大半辈子作战的经验和直觉告诉他。
先前那些胜仗,都是麋威故意引诱他北上的战术手段。
都是虚假的胜利。
麋威看似损失了大量城池,失去了对许昌的围困。
可事后仔细盘点,实际的兵马损失,却并不严重。
汝阴那一片干脆都未曾实占的,甚至称不上损失。
反而因为往北收缩了一大段距离,极大减轻了后勤供应的压力。
而这反过来看,就是魏军的补给线变长了。
退避三舍嘛!
晋文公城濮之战的著名程度,丝毫不下于孙膑的围魏救赵。
曹洪怎会看不出来?
麋威总归还是要在某个地方跟他决战的。
不战就对不起对方海内名将的声望了。
只是曹洪万万没想到。
这个决战的地方。
居然是尉氏。
尉氏这处战场怎么样?
说实话。
还真不怎么样。
首先,这个地方过于平坦和开阔了。
不同于西边向宠所在的长社。
可以依托洧水和西北方的丘陵来组成相对立体的防御体系。
也不同于东边不知谁在守着的陈留。
可以依托复杂的河道体系来有效限制魏军的骑兵。
尉氏这地方,虽然也有水沟。
但都是用于引水灌溉农田的人工沟渠。
不是什么大河。
除此之外,就是大片大片的平地。
一眼能望到头的跑马之地。
对于擅长骑兵奔袭的魏军来说,这就是优势战场。
这不是说汉军骑兵就不擅长奔袭。
关羽张飞两个万人敌就在隔壁呢。
但骑兵作战,不能只看个别将领的能力。
特别是骑兵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个人能起到的作用会变小。
这时候,骑兵的传统,作战的经验,包括信心、默契、意志力等等务虚的层面,都会成倍地放大为对敌的优势。
而这方面,在中原策马三十余年的魏军,无疑是更具优势的。
昔年武皇帝麾下虎豹骑的威名,谁人不知,谁人不畏?
反观季汉诸将,除了老一辈的关张等人,其他人才来中原多少年?
见识过平地上万马奔腾,又顷刻血流成河的大场面吗?
所以曹洪真没想过麋威会主动选择在这种大平地上跟他决战。
然后,也是曹洪最想不通的一点。
尉氏这个既非关隘,也非粮囤,多少有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有什么值得麋威派重兵驻守的?
因为这里水渠灌溉系统发达,有利于农业生产?
但这跟作为战场的作用是相反的啊!
这种重要的产粮地,不该被好好保护在后方吗?
怎能用来作为双方主力决战的场所?
曹洪百思不得其。
如果说麋威这个选择,能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的话。
那大概只剩下一个出其不意了。
因为曹洪事前是真没猜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