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出国留学:开启封神之路 > 第524章 打肿脸充胖子

第524章 打肿脸充胖子(2/2)

目录

由于当时英国经济良好,为遏制英镑兑德国马克上涨,英国央行选择了降息。这引发了一场灾难。降息后,大量按揭贷款涌现,房价暴涨,通胀上升,CPI从1986年的2%上升至1990年10%。

英国央行并不独立于英国政府,英国政府可以影响货币政策。一直以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都反对加入ERM,她坚持英镑的汇率应该由市场决定。但到1990年,撒切尔夫人的政治影响力日渐衰落,党内其他成员影响力上升,这些人希望将英镑汇率与欧洲其他国家联系起来,包括罗森及其继任者约翰梅杰。

1990年10月,财政大臣梅杰说服了财政部其他官员,英国加入ERM,这一行动也得到了其他政党的支持。当时,一英镑可以兑换2.95德国马克,英国政府有义务把汇率维持在2.773-3.13区间内。

80年代中后期经济增长喜人的时候,英国房地产欣欣向荣。1988年夏至1989年秋,英国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不断加息,从7.5%上升到15%,整整翻了一倍。

1990年,英国进入衰退,失业率上升,1990年失业率为7.7%,1992年已经上升到12.7%。购房者失业,无力偿还贷款,进而骚乱频发,银行倒闭。

此时的英国,生产力低,出口没有竞争力,没有人相信政府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还有一个让英国能有底气的就是,这个时候,英国和德国还是铁杆兄弟,在德国统一的时候,英国给出了最大的帮助。所以英国人相信自己一旦有问题,德国人也不会置之不理的。

英国经济不景气,这种情况下需要以低利率来刺激增长。所以吴炜认为英国政府维持英镑强势纯粹就是打肿脸充胖子,英国的高利率绝对维持不下去,英镑贬值是必然。

此时的英国政府外汇储备也就四五百亿英镑,面对自己的杠杆,几乎是不堪一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