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福晋还年幼 > 分节阅读_145

分节阅读_145(2/2)

目录

打千?作揖?福身,似乎都不适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没见过的东西多着去了?哪只这问候礼仪!”我没作它想地脱口而出。

说完后便有些后悔,他到底是草原王子,岂容人家如此不给面子,可千万别因家仇导致国恨呀,我望向谷蓝儿,希望她能在关键时刻伸出她的友谊之手。

丫头正一脸笑意望着我,又是挤眉又是弄眼的。

我不禁一阵恶寒,好心提醒道,“蓝儿,北京的风沙大,眼睛进了沙不能眨要吹!”

“哈哈……”耳边传来一阵男中音的爆笑声。“你们这样打扮要去干吗?”盈满笑的眸子扫过我们三人,满是好奇地问道。

“逛街!”三人一口同声道。

“你呢?”蓝儿问。

“闲来无事随便逛逛!”他嘴角勾着有些邪气的笑意回答道。

“五哥,要不要跟我们一起逛?”

“好啊!”他满口应承道。

我和敏儿连反对的机会都没有!

这两兄妹,也太不自觉了吧!然后谷蓝儿,一左一右地勾着我和她哥的手继续前进,回头望着敏儿,瞅着我们三人吃吃地笑着。

我一看挣脱丫头的牵扯,这样子确实暧昧了一些。

午后的阳光映照在四个年轻有为的少年郎身上,在北京的大街上形成了一道风景线。

人家四人帮是三男一女,我们是三女一男!

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我有些心不在焉。

“那是什么?”敏儿指着远处围着一群孩子的小摊,饶有兴趣的看着。

“去瞧瞧就知道了。”蓝儿拉着站定不动的她,快步的朝着人群走去。

许多小孩子早已将小摊围了个满,前前后后,竟然没有我们站脚儿的地方。因为都是小孩子,所以我们很轻易便看清了里面在干吗?

原来是个糖人艺人在做糖人!

糖人是以蔗糖和麦芽糖做成的各种造型,有人物、动物、花草等。据说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的造型,如同现代的糖画,时称戏剧糖果,后来也被称作稠糖葫芦、吹糖麻婆子、打秋千稠饴、糖宜娘、糖官人、糖宝塔、糖龟儿等。

制作糖人是一种民间的手工艺,制作者多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加入颜料或色素使之呈红色或绿色。使用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冷了又会太硬无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多是勺形和铲形的。

糖人不易保存,过去甜品短缺时,在把玩过后会吃掉糖人。现在的人们多觉得很不卫生,也很少去吃了。久而久之,这项技艺便渐渐绝迹,现代时的记忆也只有在学前班的时候有见过。

来到古代见了几回,总是稀奇的很,买了几个回家,可是放久了就黑了,既不能吃也不能看。

蓝儿大体是没见过,此刻正兴奋的很,直嚷嚷着也要一个。

古代的糖人艺人多打着铜锣沿街叫卖,有的还带着一个画着花鸟兽虫的圆盘,交过钱后可以转动盘上指针,指在哪儿就做什么,以此来吸引孩子。过去糖人很便宜,在不富裕的时候是儿童很喜爱的玩物。

糖人很便宜,一个铜板或几个牙膏皮就可换一个糖人。到现代的时候,儿童的玩物多了,糖人不再是单纯哄孩子的东西了,已经被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受到重视。现在沿街的艺人少了,在北京年节的庙会上还可见到,多卖到几块钱。有的地段由于外国游客居多(如什刹海的酒吧街),会卖到10块钱。

按照其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吹糖人、画糖人和塑糖人。

捏糖人的是个六旬老者,手枯瘦如枝,坐在小凳上,低着头在吹糖人,面前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大勺,中间放满了糖稀(据说是麦芽糖溶化所得)。

木架分为两层,每层都有很多小插孔,为的是插放糖人。

“老伯,给我们三个糖人!”看着蓝儿垂涎的样子,我想起了‘地主之谊’四个字,遂扔了一两银子到方柜上面的钱盒子中,发出清脆的声响,老者抬头,一张褐黄色满是褶子的脸望着我嗫嚅道,“这位爷,不用这么多钱!一个铜板一个!”

“剩下的就给围观的孩子们一人做一个吧!”我笑着说道。

老人看着我良久,感激的收下,继而低头帮我们做起了糖人。

看着老朽熟练的动作,我也不免有些心痒,糖人的记忆还是很小的时候,吃过看过,却没有机会做过。

第二百二十二章巧遇(二)

第二百二十三章惩罚(一)

第二百二十三章惩罚(一)

“老伯,我能不能自己动手做一个?”我蹲在地上,声音放柔地跟他打着商量,“您放心,我只是一时好奇想试试玩,不会抢您生意的!如果可以的话,我可以付学费!”

知道古人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