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1(2/2)
旅顺造船所早就开始设计下一代的装甲巡洋舰了,而第二批靖海级装甲巡洋舰将会在年底内完工,除了卖给南洋当旗舰的一艘之外,北洋将会拥有三艘靖海级装甲巡洋舰。按照谭延闿的计划,在建造船坞的这段时间,上海江南船坞将会建造三艘靖海级装甲巡洋舰的船体,两艘运抵旅顺造船所继续建造,另外一艘留给上海江南船坞来完整建造,以后靖海级装甲巡洋舰将会保留六艘成两个编队,今后不再建造这一等级的装甲巡洋舰,转而建造下一级的新型装甲巡洋舰。
有人说一条铁路造就了石家庄,而谭延闿大力发展造舰工程的时候也不知不觉的培养了一大批的产业工人上海江南船坞成为上海最大的工业企业,随着承接旅顺造船所靖海级装甲巡洋舰的船体建造后,整个船厂就开始大规模的扩张,到现在为止上海江南船坞的工人已经在一万人左右,而谭延闿控股或是独资的其他两家在天津的船厂规模亦是庞大,也是除了天津机器局之外最大的两家私营企业。当然如果这样算来,抵羊纺织厂、汉阳钢铁厂还有京汉铁路公司等几家他控股的大型企业,仅直接为这些企业服务的产业工人就是不在北洋军数量之下,而间接为这些大型企业服务,或是依附于这些大型企业生存的小工厂更是不计其数。
当谭延闿回过头来的时候,才发现因为自己的缘故使得整个产业链极大的丰富,还造就了数以十万计的产业工人,究竟有多少工人依靠自己的产业直接或是间接的生活更是难以计数。现在上海江南船坞又要开工建设四座三万吨级的大型船坞,可以预见未来几个月船坞建成后开始建造战列舰,那需要的工人将会更多。
一想到这些谭延闿心中多少有些发凉,现在中国工业尚且不发达的时代,集中力量创办大型工业是一种快速强大的途径,不过这也是一个危险的怪圈北洋的造舰系统相关产业必须持续发展下去,就像朝廷削减造舰经费迫使他也不得不减少甚至停止建造大型战舰,那势必会造成产业萎缩,这些转化为产业工人的农民或是城市人口,他们的生活该怎么办
也许是谭延闿这个时候有些多虑了,他已经利用自己的资本向北洋输血,短期内不仅不会有工人失业的情况出现,反而对于工人和各种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迫。上海江南船坞将会建造四个三万吨级的船坞用以建造大型战舰,而相应的旅顺造船所更是至少要兴建两个大型船坞才行,一旦这些船坞建成,不仅工人不会失业,反而还需要扩大招收工人,甚至现在就必须要招收工人进行必要的培训。
也是出于对战列舰的迫切需要,谭延闿可以想象到日后对于战舰建造上,北洋是不能再停下脚步了,一旦停下来影响的不仅仅只是北洋海军,甚至对于刚刚有所起色的中国军事重工业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不过令他欣慰的也是这个时代的世界并不太平,战舰必须越造越大,数量也必须是越来越多。古老的中国在被人家用坚船利炮敲开国门之后,它的生存环境已经变得极为恶化,发展海军建设一支强力的海军不仅是东边的恶邻日本所施加给中国的压力,同时也是其他列强国家给中国施加压力。
可以预见,今后数年乃至十几年,中国的军事造舰工业将会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蓬勃发展时期,根据战略的需要,中国要用自己的战舰来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安全,凭借自己的大舰巨炮让列强国家将它们在中国的特殊权力吐出来。
虽然现在还是满清政权统治中国,不过随着关岛的到手还有北洋造舰体系的逐渐完善和不断的引进技术进行升级,谭延闿相信中国走向海洋的时间不会太遥远。尤其是这个时代的美国还没有后世的霸气,虽说是美西战争使得它成为新进的列强国家,但是论海军水准,北洋舰队和美国海军之间的水平差距还没有到不可弥合的地步。一想到自己的实力居然有可能和美国拼上一拼,这怎能不让他心中感到热血沸腾相对于日本不过是中间的跳梁小丑罢了。
由于上海的江南船坞是民营船坞,虽说谭延闿要向北洋输血,但是能被晚发现一天就会少一天的麻烦,所以上海江南船坞的四个三万吨级的船坞大规模扩建计划并没有引起朝廷的注意,反倒是很多国外报纸对此报道了一番。结合中国飞快发展的造舰技术,国外也很是注意上海江南船坞在修建好这四座大型船坞后的动向,不过江南船坞除了继续不慢不快的建造三艘靖海级装甲巡洋舰的船体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时间稍长这种热情也就降温了。
时间很快便到了十月份,谭延闿开始利用电报局建设无线电电报网,此时的无线电电报机技术经过严密的测试后,传输距离已经达到了五千公里的范围,这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商业运营的条件了。以往电报和铁路一样,在中国都引起了很多麻烦有线电报和铁路都差不多,要立线杆途中经过的路线很可能会碰上谁家的祖坟,或是一些风气比较保守的地区。电报线路和铁路在没有给当地人带来明显利益的时候,会受到当地人的蓄意破坏,尤其是电报线路的破坏比铁路要严重的多,也更加隐蔽。
现在有了无线电电报装置,就可以避免以前架设电报线的麻烦,而且成本更加低廉,这使得北洋电报局的利润飞快增长当然这中间还是需要商业操作的,电报机的价格昂贵,而电报局也不是谭延闿开的,所以这中间的改造工程是北洋做保有工商银行提供贷款建设。无线电电报网的建设使得中国在运用现代化技术方面第一次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到目前为止只有法国和英国在使用第一代无线电技术运营跨越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电报业务,像中国这样这么大规模的开始上马无线电电报业务,还是世界头一遭。
到目前为止,谭延闿手中的无线电电报技术是世界最先进的,也是唯一一种可以投入商业运营的无线电电报技术,所有的专利都紧紧的握在他的手中。尽管中国的国力衰弱,世界列强可能不把谭延闿放在心上,可是谭延闿在各国抢注的各种无线电专利足以让无线电同行发狂。此时法国、英国和德国都在得知中国电报升级换代的消息之后,紧随其上从谭延闿麾下的隆盛机器厂下属的无线电分厂购买电报机,而这一次单台交易的价格是一万英镑,即便价格比英吉利海峡的那套要贵上三倍,三国还是从隆盛机器厂订购了七十多台。而谭延闿也没有想到现在无线电电报技术就已经给他创造如此丰厚的利润了,怎么看那电报机都像是一堆英镑再向他招手。
不过此时谭延闿已经对金钱没有什么感觉了,他需要的是中国强盛而非个人的富有国家太弱,个人太强又有什么用处,到头来不过是人家桌上的一盘菜而已谭延闿是有钱,不过这些资金却非常可笑的被挡在了体制之外,以至于谭延闿要向北洋输血还要挖空心思想着怎么来做账以应付户部,还有天下人的眼睛。
谭延闿向北洋输血最先见效的并不是北洋海军或是旅顺造船所,而是北洋陆军,相对于漫长的造舰周期和昂贵的造舰成本,他在向北洋输血之后,陆军得到了充足的发展直隶、河南、山东三省各绿营、河防等旧式军队已经初步完成了新军的整编工作,开始分批集中进行军事训练;北洋下属海防军,旅顺、威海卫、胶州湾三大海军基地的守军最先完成新军训练;而武卫右军三镇又一混成协完成训练后正式归入武卫右军作战序列
此时北洋的武卫右军新建陆军规模已经达到了七镇之多,而直隶督标、山东、河南抚标新军加起来为两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