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洋 > 分节阅读 226

分节阅读 226(2/2)

目录

谭钟麟保荐沈静为山东巡抚,以接替谭延闿的空缺,而在恭王奕訢和荣禄死后,朝廷军务处实际上就是由谭延闿一人说了算,长麟因为得罪慈禧太后虽然被委任为满族镇军的镇统,但是军务处却已经没有他的位子了。此时军务处中上至谭延闿的督办,下边的总办、协办都是从小站兵营中走出来的文职官员来担任,其中就有徐世昌。

谭延闿上调朝廷中枢成为兵部尚书兼步军统领,这新军的训练依旧还是由军务处来协调军饷、军械,而他本人又是直接的执行者,这荣禄死后整个军务处已经改姓“谭”了。上下皆为谭延闿的亲信,新军从筹备、指挥、训练等一些列环节真正的都落到了谭氏父子的手中。而谭延闿也希望能够继续负责新军的具体训练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他在新军中的地位,并且对新军的战斗力有更加直观的了解,保证新军质量不会因为他的离开而降低。

沈静点点头表示明白说道:“你把杨超和刘禹留在了山东帮助训练新军,这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不过我不可能将新军全放在威海卫,正好你带走的军队空出济南府附近的营房,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将大部分新兵训练安排在济南府,这样也好利于我随时督促他们加紧训练”

“你留在山东,第一要练好军队,第二便是加紧时间修筑铁路,京济铁路还有一部分没有完工,另外威海卫至济南的铁路也要加紧督促,一旦京济铁路完工就立刻开始修筑胶州湾至济南的铁路,这样将北洋的海陆防全部用铁路连接起来,一旦有事我们的新建陆军可以乘坐铁路快速转移当然民生方面就不用我多说了,我个人还是要拜托你帮助我收购土地,购进的土地尽可能连成一片,用以出租给无田之人耕种,也趁此压低山东境内的地租”谭延闿嘱咐道。

“这个我晓得了,这土地和农民之间关系重大,在被我们驱除出去的义和拳在陕甘一带又有所萌发,上次新军越境追截匪徒,就发现山西、甘肃、陕西的农村义和拳比之当年山东不遑多让。其实这些义和拳大多都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我们当年事急从权做的是有些过了,只要有时间我还是想要推动农村减租减息,彻底消弭这个隐患”

谭延闿拨弄了一下茶杯盖说道:“义和拳的事情我也知道,他们被我们赶出了直隶三省之后并没有消失,反倒是在周边的省份开始落地生根,时间长了声势也就壮大起来。不过义和拳和历史上出现的五斗米、黄巾军本质上都没有什么区别,仗着一些骗人的把戏来聚拢流民,待到时机成熟便是其一展身手的之时。这里面固然有教民冲突的原因在里面,不过把老百姓折腾到连日子都过不下去非要参加义和拳的地步,这也是那些官吏劣绅造孽。文渊兄,你的想法非常好,至少比我的办法要强多了,我是治标不治本啊,除非全天下的土地都在我的手上”

“那你不就成了皇帝土地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一直就是中国历史上影响王朝兴衰的大事,古代一直到几十年前洋务运动之前,中国都是重农轻商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却没有多大的效果以现在我们在直隶三省的做为来看,一方面还是传统的老办法减租减息;另外便是多办工厂,将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弄进工厂变成工人,以此来解决土地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沈静笑着打趣地说道。

“现在不比以前,这个皇帝的位子是越来越烫手,中国已经不是关起门来做老大了,放眼西方各国列强和我们的恶邻日本,可以预见皇权走向消亡是必然的,像美国那样的民主政体将会取而代之,这是主流随着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越来越多,皇权在中国也就越来越不吃香,越来越多的人也就不卖皇帝的帐。看看我们现在做的,再对比历史上各朝历代的政治,无不预示着这个王朝的衰落甚至灭亡,除非满人中能够出现一个俾斯麦那样的人物或可延续王朝数年气数,否则就等着一场轩然大波彻底颠覆吧”谭延闿有些苦笑地回应道。

“以百万满人来统治数万万汉人的中国,这本来就会出问题就算中国有俾斯麦那样人物也无法挽救这个王朝组安,你心中不想当皇帝这是上策,否则弄倒一个大清王朝再立起一个什么王朝,你是英雄了得,但也不能保证你的子孙和你一样英雄。美国人的那套政体固然是比较好,不过要是放在现在的中国还不行,依我看最合适的还是莫过于君主立宪制政体我想皇帝是不能再要了,不过以美国之总统来行皇帝之事,慢慢的来改变,等时机成熟之后再放权,这才是正途”

沈静身为谭延闿身边第一谋士,最让谭延闿看重的是沈静对权力没有太多的追求,也没有其他老式谋士身上那股酸腐的味道。当初跟着他的三个重要助手,陈飞成了河南巡抚,寇青则坐镇上海帮助他来打理商业上的事情,而沈静则一直留在他的身边出谋划策,帮助他来规避政坛上的明枪暗箭。

也许两人相处的时间长了,当初的三大助手只有沈静能够和谭延闿坐而论道,朋友相待,陈飞和寇青则上下级之间的命令多过友情。也唯有沈静明白谭延闿心中是如何看清这个时代,明白他心中的想法,是以在两人分手之际能够做此畅谈。沈静对大势洞若观火,明白随着谭延闿手中的实力越强,他造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次北洋军接手京师防卫,谭延闿更当了京师步军统领连禁卫军都收归麾下,这一步走得险,跨得大,不过这也是被荣禄咄咄逼人的姿态给逼出来的,幸好有惊无险。

对于沈静谭延闿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眼下连荣禄都被收拾了,谭延闿就像当初荣禄乘坐的火车一样,就算刹车也要冲进河里,这条路一旦上路,那就没有什么回头的机会。谭延闿明白这些,沈静也同样明白,剩下来的路虽说随着实力的增长,北洋集团也就越来越有发言权,但同样也会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

尽管后面的路凶险难测,不过这都没有放在谭延闿和沈静的眼中,倒是以后推翻了大清王朝之后,他们和他们的北洋该怎么做,该带领中国走向何方这已经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他们首先抛弃的便是目前康有为那一派的君主立宪制,原因再简单不过满人以如此数量统治中国非常不合理,再加上二百年前的仇恨,和官场上的考量,打死他们也不愿意再做满人的奴才。

“十二年预备立宪”计划不过是糊弄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清权贵集团中的顽固派而已,事实上这是为公开宣传民主开了个口子,将公开宣扬民主宣传定为合法,随即谭延闿在军队中开始民主启蒙宣传。这一切都是有事前的预谋,从礼贤庄出洋考察宪政八大臣遇刺看,在短期内是对刚刚开启的民主启蒙运动一次沉重的打击,不过刨除政坛上的腥风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