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洋 > 分节阅读 171

分节阅读 171(2/2)

目录

康有为是铁杆保皇党,但梁启超却绝对不是,要不然梁启超也不可能在民初的政治生活中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了。康有为除了靠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之外,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倒是后来成为保皇党饱受非议;梁启超也是跟着康有为混了几年,到最后民主政治对他的吸引力更大一些,和康有为分道扬镳也是情理之中。

历史肯定会因为谭延闿的出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至少谭延闿本人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这种变化的明显之处。康有为和梁启超的人生轨迹如何,他心中并不清楚,但是人的性格决定了他这一生的作为,相对于梁启超,康有为实在是老朽了,他能够提出变法救国思想已经是很不容易的,而梁启超要年轻得多,估计就算历史发生再大的变化,康梁分道扬镳是不可逆转的,不过是个早晚问题。

沈静听后感到一阵愕然,不过随即也是长叹一声。谭延闿越来越觉得沈静叹气的次数越来越多了,相对而言他倒是感觉到沈静的叹息多半也是针对这个时代中国的种种光怪陆离的现状。谭延闿已经早就熟悉了这个时代,由他插手干预了很多历史事件,现在中国的现状已经比历史上要好得多了,不然沈静恐怕是要整天的去叹息才行。

谭延闿轻轻拍拍沈静的肩膀说道:“康有为等人的变法主张中肯定有很多关于效仿西方建立民主政治和议会之类的条文,我们也借着他们的东风,在中外纪闻中也报道一些相关的内容哼哼,这些书呆子们整天嚷着效法西方变法政治,恐怕连西方的议会制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都还不知道呢”

沈静听后笑了笑说道:“直隶总督幕友堂中倒是有不少对西方宪政精通的人,像上次找来的郭正郭子辛,还有杨邺杨正平等人都是熟知西方宪政制度的好手,他们也都在西方留学或生活过很长的时间,写几篇这样的文章还是没有问题的”

谭延闿听后点点头说道:“这样就好,你可以让他们在中外纪闻上多发表几篇这样的文章,不要对现在时政多做评论,专门是报道西方宪政状况和运作内容即可”

沈静点点头说道:“这个我明白,不会越过那条线给咱们找麻烦的组安,你听到过没有,最近严复等人正在筹集资金想要建立一家报社,而且严复还翻译了西方的一本书,名字叫天演论他们的资金可能有些缺口,便来找到我,这个严复是北洋武备学堂的教员,也曾经是留过洋的,可惜没有得到李鸿章的重用,等到我们的时候他又辞去了职务,我想”

“天演论是不是翻译西方科学家阐述关于进化论的中译本这可是一本好书,他要想成立报社出版报纸和这本书,这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在操作上还是要注意,他们需要多少银子不是什么问题,这笔银子我来出,但是给他们银子的渠道要注意,不要让人察觉到严复等人和我们有任何关系,只要我们双方心中清楚就行了,明白了么”谭延闿说道。

沈静点点头说道:“这本天演论是写得非常不错的,物竞天择一词更是用得神妙。我也见过他一面,当时这天演论翻译了一多半,我看着就非常不错的,也跟他交代过最近我是不可能回天津了,先发份电报给陈飞,让他代为联络,至于这银子可以直接走伍家的帐从海外寄过来便是”

“天演论天演论这可又是一部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大作啊严复,我怎么就没有想起他来呢”

在沈静走出书房后,谭延闿一个人在书房中踱步,想到最后沈静提到的严复和天演论,他就有些出神了。实在是因为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影响力超级深远,这才引起了谭延闿的重视,他也是在前生的历史课本上知道这些的,尤其是天演论一发,当时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甚至是有很多人以天演论中引伸出来的含义来取名字胡适,字适之;陈炯明,字竞存

第一百七十章 严几道

在谭延闿的秘密支持下,通过颠地洋行向严复借款三万银元入股由严复、王修植、夏曾佑所创办的国闻报,谭延闿在其中秘密持股六成,这笔股份暂时寄放在颠地洋行手中,等过一段时间后将会转交给美国伍家。

谭延闿并不打算直接控制这家报纸,国闻报的创建者们除了严复之外,其余人并不知道这份报纸是谭延闿出资成立的,而且这份报纸今后的用度需要将会得到充足的保障。在谭延闿的操作下,国闻报成立后的报馆所在地就设在天津英国租界中,而名义上颠地洋行是这家报纸的大股东。

这样一来这份报纸可以说是披上了一层“外资”的保护层,就算严复等人脑袋发烧写文章映射清政府的缺失,也不会因此而被清政府所查封,最为不济的情况下也可以保住严复等人的性命。按照谭延闿的意思,国闻报将会在天津、上海、广州、武汉的外国租界中建立分报馆,负责报纸的销售发行和新闻消息的采集,而总部则设在香港。

不过这样宏大的办报计划把严复也给吓了一跳,因为在谭氏父子把持北洋之前,严复早已经辞去了北洋学堂总办的职位,在辞职前这个职位对应的可是道员衔。严复办报遇到资金困难之后,因为他曾是第一批和刘步蟾、林泰曾、方伯谦等人留学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的海军留学生,尽管已经离开北洋,但这份香火情还是有的。

严复听闻林泰曾等老同学说起北洋海军重建中谭延闿的作为,再加上谭延闿数年前发表劝学篇的名声,便通过林泰曾联系到了沈静,这才有了谭延闿资助办报的事情。在严复眼中谭延闿的办报计划更倾向于安全,规模宏大,却不知道谭延闿可能是因为生意做久了,小打小闹一贯看不上眼,要做就要做最大的、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受困的严复在他眼中自然是小家子气了。

在沈静的安排下,同时也是因为谭延闿对严复这个历史名人的兴趣,严复赶往山东济南府,在山东巡抚府邸和谭延闿进行了一次会面。谭延闿虽然资助严复办报,但严复也觉察到了谭延闿的小心谨慎,不顾租界内地价昂贵,将报馆和印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