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8(2/2)
听了谭延闿的话后,就连邓世昌自己也不禁有些脸色发白,可以说琅威理对于北洋海军成军是有着非常大的贡献。在谭延闿了解到当年的撤旗事件原委后,他也认为北洋海军招致甲午之败是咎由自取挤走了琅威理对于北洋水师而言可以说是灾难性的,这个固执的英国职业军人是圈住北洋水师最后的一道保险,在这道保险撤除之后,北洋水师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腐化。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威海卫、旅顺这两个北洋海军的基地里开始出现赌馆、妓院和大烟馆,只要战舰一回基地,除了邓世昌这样以铁腕手法严厉约束属下的战舰之外,其余战舰从管带到水手,几乎走了个一干二净,全部都上岸享乐去了。
甚至有时候谭延闿在想,如果这个时候的日本海军里面出了个山本五十六,在不宣而战的情况下借着夜幕的掩护偷袭北洋海军,会不会使得北洋海军在一炮未发的情况下彻底毁灭不过这只是一个设想,如果谭延闿是海军指挥官,而对手是这个情况的话,他一定会选择冒险偷袭,就算主力战舰不去,派上二十来艘鱼雷艇潜入海军基地,那也可以轻而易举的给北洋海军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那大人有什么好的人选”林泰曾对于琅威理只是敬佩而已,说到底当年的撤旗事件他沾不沾边还是两回说,在甲午海战之前他对琅威理也是没有太多感觉的,只有等仗打起来之后,才会对这个昔日以严厉著称的英国海军顾问想念起来。林泰曾的这种想法其实也是现在大多数人的想法,战时思良将,可惜这个世界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
“关于海军顾问的问题,人选正在寻找之中,不过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很可能是现任英国皇家海军炮厂的监督英格斯”谭延闿淡淡地说道。
“英格斯”邓世昌和林泰曾在听到这个名字之后,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其实中国和日本的海军建设先后差不了几年,不过因为经费和国力问题,日本在海军建设的初期是极大的落后于中国的,甚至等中国有了定镇两大巨舰的时候,日本的海军还停留在一个非常低级的水平上。也正因为如此,日本才会对当年定镇两舰访问长崎的时候所引发的“长崎事件”服软。不过和中国一样,日本也是有自己的海军顾问的,同中国的留学生前往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学习相同,日本所请来的海军顾问也是出身于英国皇家海军,这个人就是英格斯。
中日两国海军之间的秘密实在是太少了,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时代对于军事情报还没有上升到一个令人生畏的水平,另外也是两国海军建设几乎如出一辙,但是日本海军比北洋海军少走了很多弯路,其中延请英国海军军官充任本国海军顾问这一个问题上,日本非常幸运地走到了中国的前面。
第一百四十七章 令人嫉妒的日本
也许日本请来的英格斯在训练水平上赶不上琅威理,但却是最适合日本的,这不能不让谭延闿为北洋海军的命运感到凄苦。英格斯最大的优势便是在于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他就是一个顾问,就像一个足球队的助理教练一样,训练球员是他的事情,等球员训练合格后,至于打仗是他们日本主教练说了算。
本来谭延闿并不知道英格斯这个人,而是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就下决心为北洋海军寻找一位海军顾问。这件事情直到前几个月的时候,谭延闿才从唐伯文那里得知具体情况,而琅威理重任北洋海军顾问的条件也是同时知道的当年琅威理回到英国后,中英关系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已往中国因为雇用了琅威理,在海军留学生问题上英国一直都是大开方便之门的,并且在定购军舰问题上也是非常热心。
这种热心不是恶意的,至少在谭延闿看来不是,因为以琅威理回国为分界线,在此之前凡是中国定购战舰,无论最后是英国和德国哪家成交,英国海军部都会给予中国在技术上的指导,如果选用的是英国厂商,那英国海军部还会派专人陪同中国监造官员驻厂监造,并且负责一切技术解答事宜。中英两国在海军问题上不是没有过冲突,但是大体上还是非常和谐的,尤其是在北洋水师时代,当水师成军改为北洋海军之后也是如此。
而琅威理在去职回国之后,逢人便对中国大发牢骚,同时英国也觉得自己在这个问题上丢了面子,所以对中国在海军问题上开始急转直下。已往的热心全然不见,好在当时北洋海军已经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但是几个月前谭延闿曾经会面英国驻中国公使窦纳乐,表示中国将会从天津水师学堂中选取优秀的学生、十三岁左右的孩童和北洋海军的现役军官留学英伦,天津水师学堂的学生和北洋海军的现役军官将会进入他们的前辈曾经学习过的格林威治海军学院进行深造,至于十三岁左右的孩童将会在中国接受八个月的英语训练之后前往英国,按照英国皇家海军军官养成流程那样,从小便为海军服务,长大进入格林威治海军学院进行学习。
这一留学计划是极为庞大的,算起来应该是目前各省中越来越风行的留学热中规模最大的计划,但中间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英国海军部和格林威治海军学院拒绝了这个结果让谭延闿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在致电驻英公使龚照瑗之后,才明白英国已经在琅威理回国之时,就已经向中国关上了合作的大门,八十年代中英海军合作的黄金时代已经因为这次撤旗事件谢幕了。
当然英国海军部和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的拒绝是非常温和体面的,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的答复是今年的学院招生名额已满,学员宿舍紧张,而英国海军部对于留英海军幼童在内部发生了一定的争执,甚至是索尔兹伯里首相为此曾放下敌对的身架向驻华英国公使窦纳乐予以咨询。谭延闿已经通过傅彩云展开“夫人外交”,窦纳乐的夫人向其丈夫也阐述了“留英海军幼童”在政治上有着长远而又非凡的意义,结果还是因为英国海军部内部的反对意见,此事终究是不了了之。在龚照瑗发回的电报和傅彩云的情报反馈上来看,这件事英国海军部虽然没有最终定论,但可以肯定前途并不光明。
通过这几个月的努力,傅彩云的情报给予谭延闿的政策走向以极大的支持,同时也应证了德国人在山东半道的活动并不是谁也不知道,至少英国和俄国对此是非常关注的。显然因为德俄之间因为远东问题看法有着更大的合作空间,两家已经对联合逼迫日本减弱对朝鲜的控制做出了联合行动,所以英国人对德国人的行动知道的并不多,不过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