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儒道我有一诗可镇山河 > 第479章 顺之者昌

第479章 顺之者昌(2/2)

目录

“既如此,徒儿便先行告退,徒儿还需去圣庙和圣人们相商。”王清流起身。

陆书方与訾伯亦起身相送。

王清流与灼灼离开陆府时,日头已近中天。

他没有直接返回道口巷,而是带着灼灼,一步踏出,身形已出现在圣庙。

圣庙朱红的大门紧闭,门前石阶光洁如镜,映照着天空流云。

他对这里并不陌生,虽然没有入住,但是却在山中书院求学日久,对这里的感情还是比较深的。

王清流没有叩门,显然,圣庙早已感知到他的到来。

王清流周身并无文气涌动,但那自然而然的圣境威仪,已让这片天地都为之肃穆。

灼灼安静地站在他身侧,能清晰地感受到,圣庙深处有数道强大的气息正微微波动,似紧张,似敬畏,又似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抗拒。

就连灼灼都能感受到一股气势上的相持。

不过自家师父没有一丝气势流露,她却感觉自家师父完全占据上风。

直至圣庙大门缓缓洞开,王清流才缓步而入。

圣庙钟声随之响起,响彻天地。

圣庙之内,并非想象中森严壁垒、戒备重重的景象。

庭院深深,古柏参天,阳光透过层叠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静谧中透着庄严肃穆。

然而,这份宁静之下,是暗流涌动的文气与无数道或明或暗、复杂难言的目光。

王清流缓步而行,灼灼紧随其后。

所过之处,廊下、殿前、甚至虚空之中,隐有文气波动,那是圣庙内部潜修的强者,此刻无不将注意力投注在这位新晋圣人身上。

有好奇,有审视,有敬畏,亦有难以掩饰的忌惮与疏离。

直到一位身着深紫儒袍、须发皆白的老者自正殿迎出,身后跟着数十位同样气息渊深、全都是亚圣境界的大儒。

老者面容清癯,眼神锐利如鹰,周身文气圆融内敛,却又与整个圣庙的气运隐隐相连,显然地位尊崇。

“老朽圣庙掌院,荀谕,恭迎王圣驾临。”老者率先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依礼微微躬身,但其姿态却并非全然恭顺,更像是一种对等身份的试探。

“恭迎王圣驾临!”他身后众人亦随之行礼,目光却都落在王清流身上。

王清流坦然受礼,淡淡道:“荀掌院不必多礼。清流今日前来,只为一事。”

荀谕直起身,目光与王清流平静对视:“王圣请讲。圣庙乃人族文运根基之地,若有吩咐,力所能及之内,自当配合。”

他言语谨慎,将“圣庙”与人族文运捆绑,又将“配合”限于“力所能及”,分寸拿捏得极准。

王清流岂会听不出其中意味,他微微一笑,目光却扫过整个圣庙建筑群,仿佛能穿透重重殿宇,看到其核心所在。

“并非吩咐,而是告知。自今日起,圣庙需整合各国文庙文气,统合规制,重定祭祀,为人族一统、九州重定先行铺垫。”

此言一出,荀谕身后几位大儒面色微变,气息都出现了瞬间的紊乱。

就连荀谕本人,眼角也几不可查地抽搐了一下。

“王圣!”荀谕声音沉了几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抗拒。

“圣庙体系,关乎各国文脉传承与士子之心,牵一发而动全身。数百年来虽各有疆域,然同气连枝,共尊先圣。

骤然整合,恐引天下文人心绪动荡,于大局不利。

且各国文庙皆有其源流规制,强行统合,是否……操之过急?此事,是否与几位圣人相商一二?”

王清流神色未变,对于荀谕的反应似乎早有预料。

“圣庙之责,在于守护和传承文脉,而非画地为牢,成为割裂文脉的壁垒。

如今妖族之患将平,人族内耗不休、文气分散之局,亦当终结。

整合圣庙,非为夺权,实为汇聚散逸文运,使人族文脉更为昌盛,使天下寒士皆有更通畅的晋身之阶,使先圣之道能更普惠于众生。此乃大势,顺之者昌。”

他目光再次落回荀谕身上,那目光平静,却让荀谕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仿佛整个天地的意志都凝聚在其身后。

“圣庙若真超然,便该超然于各国私利之上,着眼于整个人族文道兴衰。

荀掌院以为,是维持旧日藩篱,让人族文气继续内耗分散为好;还是打破隔阂,融汇一炉,使人族文运昌隆如大日悬空为好?”

荀谕张了张嘴,却发现一时难以反驳。

毕竟当年圣庙的建立便是为此,如今却是各自为政,圣人监管各国,与分封无异。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