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蛛丝马迹(2/2)
唐清羽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一丝凝重:“此人心思缜密,嘴风极严,方才审讯,他应对自如,并未露出任何破绽。我虽以推理相试探,但他并未承认分毫。”
萧煜看着她,眼中带着信任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但我相信,你定然已经找到了关键。”
唐清羽点了点头,开始梳理思路:“王爷还记得那日案发,我曾急切地向你确认,是谁第一个冲进了书房密室吗?”
“自然记得。你问的是秦砚。”
“没错。”唐清羽目光沉静,“因为我推测,他布置的那个延时杀人机关,在触发之后,其核心部件很可能仍然留在了密室之内!凶手如果不是第一个进入现场的人,他如何能在那众目睽睽之下,悄无声息地将那些可能暴露他身份的机关部件收拾掉?”
她继续深入分析:“我后来反复推敲现场,那日我们进入后,注意力都被两具尸体吸引,并未仔细检查书案下方等隐蔽角落。所以后来我们再怎么搜查,也找不到成型的机关物证,只残留了一些难以清理干净的蜡油和门闩上烧断的线头。”
萧煜眼中闪过赞许的光芒:“果然如此!我就知道,以你的聪明才智和细致入微,定然能勘破这密室之谜。”
“可惜,”唐清羽叹了口气,脸上并无破案的喜悦,反而带着遗憾,“我们虽然锁定了秦砚,但关键的目击证人,副管事郑国良,已经死了。根据目前掌握的线索,郑国良很可能就是案发当日的目击证人。他目睹了秦砚布置机关和杀人的过程。事后,他以此要挟秦砚,进行敲诈,结果却被秦砚灭口。”
她看向萧煜,语气中带着对对手的客观评价:“这个秦砚,确实非常聪明,而且行事果决狠辣。他杀害郑国良,并伪造抛尸河中的现场,处理得极其干净利落。我们至今,没有找到任何直接指向他杀害郑国良的物证或痕迹。即便我们现在能以张太傅案逮捕他,若没有铁证,恐怕也难以让他伏法,尤其是关于郑国良的死。”
萧煜闻言,神色也凝重起来。他深知律法讲究证据确凿,尤其是面对秦砚这样心思缜密、背景可能复杂的凶手。
“既然如此,”萧煜沉吟道,“或许可以从他的动机入手。他潜伏张府三年,处心积虑杀害张太傅,绝不可能毫无缘由。若能查明他的真实身份和目的,或许能找到突破口,或者……能迫使他露出破绽。”
唐清羽点了点头:“王爷所言极是。眼下,一方面要继续寻找他杀害郑国良的证据,哪怕只是间接证据;另一方面,必须深挖他的真实身份和与张太傅之间的仇怨。双管齐下,方能让他无所遁形。”
两人在这案情分析中,暂时抛开了之前的隔阂与尴尬,仿佛又回到了最初并肩查案的时候。正事谈完,气氛似乎缓和了些许。萧煜看着唐清羽略显疲惫却依旧清亮的眼眸,心中微动,正想再说些什么,唐清羽却已再次拱手:
“多谢王爷提供的线索,至关重要。下官还需回去继续审讯,看能否找到其他突破口,就不多陪王爷了。告辞。”
说完,她再次转身,步履坚定地走向那间灯火通明的审讯房,将萧煜和那些未竟的私语,再次留在了身后。
萧煜看着她离去的背影,这一次,眼中少了几分之前的痛楚与绝望,多了几分复杂难言的情绪,以及一丝重新燃起的、微弱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