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家 > 分节阅读 71

分节阅读 71(2/2)

目录

“工作餐嘛,能吃饱就好。艰苦朴素是我党的传统作风嘛,我们坚决拥护局长的英明决策。”

常务副局长陈崇慧也笑着说了两句,明着拍马屁,水平很是“一般”。

不过朱局长也没有计较,大家都端起茶杯,笑呵呵地碰了一下。

虽说亲自动手的时候不多,也算是累了一个下午,刘伟鸿早就饥肠辘辘了,当下也不客气,端起碗来,大口吃饭。

浩阳宾馆做的家常菜,味道很不错。

这边正吃着,又有一拨人走了进来,都穿着公安的制服。当先一人,四十来岁年纪,很是精明干练的样子,在众人簇拥之下,脸上神情颇为志得意满。见到朱局长,那人顿时打起了哈哈。

“哈哈,朱局长,你好你好”

朱局长也忙即站起身来,紧着和那人握手,笑容可掬地说道:“申处,你好你好”

见了这个男子,陈崇慧等人也赶紧站起身来,一齐向他微笑致意。

通过介绍,刘伟鸿得知此人名叫申克礼,乃是新任浩阳地区公安处处长。这个申克礼,原先是在青峰地区公安处当副处长的,估计也是陆大勇的亲信,这一回就随着陆大勇调过来,扶了正。申克礼自然也清楚朱建国与陆大勇的关系,所以主动和他打招呼,很是客气。

“哈哈,朱局,你们这个工作餐可是够简单啊,坚守艰苦朴素的好传统。”

申克礼瞥了一眼农业局的餐桌,开玩笑地说道。

朱建国倒是没有不好意思,也笑着说道:“是啊,咱们农业局是清水衙门,可不敢跟你们公安处比。工作餐嘛,能吃饱就行。”

“哎,朱局这是批评我啊。咱们可是老朋友了”

申克礼打着哈哈,拍打着朱建国的肩膀。

大家寒暄了几句,申克礼和公安处的同事就去了另一边的餐桌,他们那边,可是比农业局这边丰盛多了,还上了五粮液。

申克礼也不避讳,和手下们吆五喝六,干起杯来。

刘伟鸿暗暗摇头。

朱建国其实已经提醒了申克礼,眼下这宾馆里面,可是住着地区的大领导,还是低调一点好。孰料申克礼毫不在意,可见性子里头也是比较自以为是的。

或许自恃是陆大勇的亲信吧。

s:感谢蒋雪松的两个万赏,恭喜兄长成为官家新堂主

感谢淡看历史、锵菜刀、caer、1号等待重生、夜半雨寒、风云-黑马、1o95o241o527等等书友的打赏

上架临近,馅饼心中忐忑,请诸君多多鼓励,给些推荐票,让官家的人气再旺一些,拜谢

88第88章 当务之急

因了申克礼和公安处的干部们过来,朱建国等人忽然没有了谈话的欲望,大家都学刘伟鸿的样子,端起碗来,安安静静吃饭。

艰苦朴素是没错,但要坚持下去比较困难,尤其是不远处就有人不“艰苦朴素”的时候,更难。吃完饭后,朱建国低声吩咐庄栖凤,从明天起,生活标准可以略微提高一点。

至于提高到什么样的水准,朱建国没说,庄栖凤也没问。她心中有底,那就是比照公安处用餐的标准去办理。

大家都是国家干部,凭什么你们就吃香喝辣,我们就“吃糠咽菜”

农业局真比公安处矮一截不成

晚上八点,朱建国在自己的房间内召开了一个碰头会。原本这个碰头会想要在宾馆会议室开的,谁知早就被其他单位预定了,朱建国无奈,只好在自己房间内将就一下算了。

会议的主题自然是怎样开展工作。

朱建国做了个简短的开场白,就要大家各抒己见。在场的几位,全都是青峰农校过来的“老人”,大家也都熟悉朱建国开会的模式。朱建国讲过之后,就是陈崇慧言。

陈崇慧坐在椅子里,挥舞着手臂,开始“长篇大论”。可以看得出来,陈崇慧做过准备,讲话很有条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逻辑性很强,从大政方针到具体措施,条条是道。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他才是局长。

照例,作为办公室主任,刘伟鸿负责记录。透过的眼睛的余光,刘伟鸿看到朱建国的脸色比较凝重。

副手,而起是第一副手,太喜欢表现,一把手都会感到心里有压力,不大舒服。

陈崇慧在农校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的。不过那个时候,似乎大家都不觉得有何不妥,包括朱建国在内。现在是不是还这样,那就不得而知了。

陈崇慧的言足足半个多小时才结束,接下来就轮到了另一位副局长肖为政讲话。肖为政以前在农校是抓后勤工作的,为人比较实在,个性也不如陈崇慧那么张扬。当下着重谈了建设方面的问题。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赶紧相好一块合适的地皮,然后向上面打报告,申请建造办公大楼和干部宿舍。

“没有一个好的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干部们就不能安心工作,效率也就不高了。”

肖为政为自己的言做了这么一个注解。

对这个意见,与会的大多数成员都是随声附和,觉得很有道理。朱建国也是微微点头,表示认可。唯独刘伟鸿笑而不语,既不点头也不摇头。

在座诸人,刘伟鸿的职务最低,自然也就排在最后一个言。

刘伟鸿先是汇报了一下钉子厂清理的进度,再次保证,五天之后就能搬进去办公。接下来,刘伟鸿说道:“局长,各位领导,我认为,现在倒不急着相地皮,建房子。浩阳市城市规模太小,眼下并不具备成为地区机关所在地的条件。我觉得,这个事情,地区和浩阳市都会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城市扩大规模势在必行。如果每个单位都自行其事,恐怕不是地区领导愿意看到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