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445:朝圣

445:朝圣(2/2)

目录

平台的另一个核心功能——“影评专区”,几乎与售票功能同步上线。

为了给这片尚属空白的领域注入初始活力,盛影传媒技术团队与光线传媒内容部门联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原始数据积累”。

他们不仅接入了盛影系自家出品、发行的所有电影资料库,还通过合法渠道,整合了近年来在华夏公映的国内外上千部影片的基本信息,包括导演、演员、剧情简介、海报等。

更关键的是,他们为这些影片预先设定了打分系统(五星制)和评论框架。

当然,真正的引爆点,来自于王盛自身辉煌的履历所自带的光环效应。

几乎在平台上线的那一刻,无需任何官方引导或水军刷榜,用户们就自发地、如同朝圣般涌向了那些与“王盛”名字紧密相连的电影条目下。

在“猫眼电影”的“总榜-华夏电影”分类下,以及新设立的“热度榜”、“评分榜”上,一片熟悉的名字以绝对的优势垄断了前列的位置,形成了一道令人叹为观止的“盛影景观”:

《我的野蛮女友》(2000,暑期档)-评分:9.4

《当幸福来敲门》(1998,贺岁档)-评分:9.3

《家和万事兴》(1996,贺岁档-内地首部贺岁电视电影)-评分:9.2(带有怀旧滤镜)

《开心家族》(1999,贺岁档)-评分:9.1

《初恋这件小事》(1999,救市作品)-评分:9.1

《30天》(1997,贺岁档)-评分:9.0

《假结婚》(2000,贺岁档)-评分:8.9

《垫底辣妹》(1999,暑期档)-评分:8.8

《人在囧途》(2001,贺岁档,王盛核心编剧/监制)-评分:8.7

这些分数或许带有早期粉丝的热情和时代滤镜,但它们清晰地勾勒出一条自1996年以来,王盛如何一步步凭借其精准的市场嗅觉、类型片的开拓能力和对观众情感的深刻理解,几乎以一己之力推动并引领了华夏商业电影发展的轨迹。

影评区里,用户的留言更是充满了时代的感慨与个人的情感投射:

“从《家和万事兴》在电视上看的合家欢,到《30天》在录像厅里笑出眼泪,再到《当幸福来敲门》在电影院里的感动…王盛的电影陪我从初中到大学!”

“还记得《初恋这件小事》上映时,全班女生都在讨论高媛媛有多美,暗恋有多心酸。一转眼,我都大四了。”

“《我的野蛮女友》YYDS!范小胖就是我心中的女神!王总牛逼,总能抓住我们的喜好!”

“《人在囧途》虽然王导没亲自执导,但那味道太正了!过年回家路上看,笑中带泪。”

“看看这榜单,再看看现在的电影市场,不得不承认,王盛和他的盛影,就是华夏商业电影这黄金几年的代名词!”

这些自发形成的讨论和评分,不仅迅速夯实了猫眼影评区的初始内容和社区氛围,更在无形中完成了一次对王盛和盛影传媒过去六年成就的全民性回顾与加冕。

它让每一个用户,在尝试新奇购票方式的同时,不由自主地回顾往昔,清晰地“看”到了王盛是如何从一个北影厂子弟,一步步成长为搅动华夏乃至国际电影风云的弄潮儿。

这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集体情绪,在《绣春刀》上映前夕,巧妙地转化为对“盛影出品”下一部作品的极高期待。

猫眼的悄然上线,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

其在线选座的功能,在试点城市引发了年轻人的追捧;而其影评专区,更是无意间成为王盛商业电影王朝的一座数字丰碑。

这只初睁的“猫眼”,正以一种温和却不可阻挡的方式,改变着人们消费电影的习惯,也重塑着电影口碑传播的路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