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445:朝圣

445:朝圣(1/2)

目录

十一月的华夏,北国已是寒风初凛,岭南却依旧温润如春。

就在《绣春刀》上映前一周,一场静悄悄却影响深远的变革,在少数几个大城市的年轻影迷圈中泛起了涟漪。

经过盛影传媒旗下技术团队与腾迅的紧密协作,酝酿多时的“猫眼电影”平台,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开始了它的试点运营。

首批试点的城市,仅限于互联网普及率最高、年轻人群体最为集中的四个一线城市:京城、魔都、羊城、鹏城。

而接入的影院,也仅限于在这四地布局最早、硬件设施最好的“中影盛世影城”旗下门店。

没有盛大的新闻发布会,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

“猫眼”的上线,更像是一次精准的“黑客式”潜入。

宣传渠道主要依靠腾迅秋秋的弹窗消息、各大高校的BBS论坛置顶帖、以及年轻人聚集的天涯、西祠胡同等网络社区的影视版块推广。

宣传语也带着几分极客式的简洁与诱惑:“看电影,提前选座,告别排队——猫眼电影,开启你的线上观影新纪元。”

对于2002年的大多数华夏民众而言,“网上买东西”还属于相当新潮且带着些许风险的行为,更别提购买无形的“服务”了。

为了解决支付信任和渠道问题,技术团队巧妙地借鉴了如火如荼的《热血传奇》游戏点卡模式。

“猫眼观影卡”,一种印制精美、带有刮刮漆密码层的实体卡,悄然出现在了四城中影盛世影城的售票处、周边商品柜台以及部分与盛影有合作关系的“光影世界”音像连锁店里。

卡片面值分为50元、100元两种,购买方式与游戏点卡无异,用现金即可轻松获得。

拥有了观影卡,用户便可以登录猫眼电影网站(一个设计简洁、以橙红色调为主的页面)。

首次使用需要用一个秋秋号码或者邮箱进行注册绑定,然后将观影卡背面的序列号和密码充值进入自己的“猫眼账户”。

接下来,便是体验超越时代的便利时刻:网站清晰地列出了试点影城未来一天的排片表,点击想看的电影场次,一个直观的影院座位图便会弹出。

已售出的座位显示为红色,可选座位则为绿色。

用户只需动动鼠标,点击心仪的座位,确认订单,账户余额便会自动扣除票款。

支付成功的瞬间,网页会跳转出一个“取票验证码”(一串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独特序列),同时也会向注册时绑定的邮箱(未来可能会扩展到手机短信,但2002年手机短信通知技术成本和普及度尚有限)发送一封包含同样信息的确认邮件。

观众只需在电影开场前,前往对应的中影盛世影城,在专门设立的“猫眼取票机”(目前还只是由影院工作人员在专用电脑上手动操作核对)前,出示这个验证码或告知工作人员,便能瞬间领取到打印好的实体电影票,轻松入场。

这套流程在后世看来或许繁琐,但在2002年,无疑是划时代的便捷体验。

“太酷了!居然能在网上自己选座位!”京城,某高校机房内,大学生林晓月刚刚用一张50元的猫眼观影卡,为自己和男友张恒锁定了《绣春刀》黄金场次中间的两个连座,兴奋地对着旁边的男友低呼,“这样就不用担心到时候去买票只剩边边角角的位置了!”

张恒也感到新奇:“省去了排队的时间,还能精准选到好位置,这玩意儿确实方便。就是得先买那个卡有点麻烦,要是能直接网上付钱就好了。”

“得了吧,现在网上支付多不安全啊,还是用这种实体卡充值感觉靠谱点。”林晓月反驳道,她已经完全被这种新奇的购票方式征服。

类似的场景,在四个试点城市的年轻网民中不断上演。

这种融合了“线上选座”和“线下实体卡支付”的混合模式,恰好契合了2002年华夏互联网发展的阶段特征——信任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但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和尝试意愿极高。

猫眼平台甫一推出,尽管覆盖范围有限,却迅速在目标用户群中引发了热烈反响。

人们也发现,猫眼绝不仅仅是一个在线售票工具。

其名字中的“眼”字,更深的寓意在于“洞察”与“评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